近期,日俄“北方四岛”之争再度升温,而其实俄(苏)日之间关于齿舞诸岛、色丹岛、择捉岛和国后岛,即日本所说的“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的争端有一段漫长的历史。
两度谈判两度搁浅
1955年6月,苏日正式谈判在伦敦举行。谈判一开始,日方代表就提出7
项建议,包括要求苏联归还南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苏方代表则坚持,在日本所提问题解决前,应首先消除两国间的战争状态并建立外交关系。
经过几轮讨价还价的谈判,到1956年3月初,除领土和海峡问题外,苏日双方就其他问题都达成了协议。
7月31日,苏日重开谈判。
日方提出了新草案,仍坚持苏联应将四岛归还日本。遭苏拒绝后,日本再次提出草案:苏方将齿舞诸岛和色丹岛交给日本,但日方不放弃对千岛群岛和南萨哈林岛的所有权。此方案再次遭苏方拒绝,谈判中断。关系正常化VS归还两岛1956年9月11日,日本首相鸠山一郎致函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如果苏联同意以下5点,日本准备参加为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谈判。这5点是:1、结束两国间的战争状态;2、互设大使级外交代表机构;3、尽快遣返留在苏联的日本公民回国;4、渔业协定生效;5、苏联支持日本加入联合国。”
此函表示鸠山内阁立场发生变化,于是谈判于10月13日~19日在莫斯科举行。
10月19日晚,两国于克里姆林宫签署了联合宣言和关于发展贸易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的议定书。关于领土问题,两国“同意在苏联和日本确立正常外交关系后继续缔结和平条约的谈判。”同时,“苏联同意向日本归还齿舞诸岛和色丹岛,但实际归还是在缔结苏联与日本的和平条约之后实施”。
国威和战略的问题
苏联之所以提出交还齿舞诸岛和色丹岛,是因为这两个岛屿离日本较近,将这它们据为己有弊大于利。因此,苏联一直坚持苏日国境线从北方四岛中间穿过,这样将使苏联有一个相对宽阔的中间地带,及更多安全、防卫和战略上的回旋余地。而之所以不放弃择捉岛和国后岛,赫鲁晓夫另有考虑:“在经济上,这些领土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它给我们带来大量损失,是沉重的负担。但在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威信及战略方面的考量。”
而在日本方面,除了政治和外交利益外,要求归还北方四岛体现了日本对巨大经济利益的追求。还有就是收回四岛,将使国境线北移,从而拥有更大的安全防卫空间,这也是一个“国威”和“战略”问题。
随着岁月的推移,只能交出齿舞诸岛和色丹岛,除此苏日再无领土问题,就成了苏联政府的国策;而促使苏联(俄罗斯)早日归还四岛也成了日本政府的国策。双方争执不下,一拖就是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苏联(俄罗斯)未能与日本签署和约,所以齿舞诸岛和色丹岛也就一直未能归还日本,北方四岛问题也就长期成为苏联(俄罗斯)和日本外交中悬而未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