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刘俊卿
半月谈记者 陈先发 周清印 代群
面对一个关系着全县七成干部工资待遇的经济功臣,一个关系着县城三成居民收入的经济能人,四围震耳欲聋的赞扬声、贺喜声足以淹没举报声、警钟声。如果不是中央最近查处了安徽省某一副省级干部腐败案,连带出刘俊卿案,不知道贺喜之声还要响到何时?而警钟何时才能入耳?
半月谈记者近日从安徽省有关部门独家调查了解到,司法机关对刘俊卿案已侦查终结,该案涉案金额高达3000多万元。其实,就在刘俊卿与安徽省一副省级干部腐败案有关联的说法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时候,刘俊卿却依然被任命为县委副书记,直至当上亳州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平步青云的刘俊卿叫人在双轮集团酒厂门口竖起了一块两层楼高的巨像,像中刘俊卿面带微笑,向群众挥手致意。那时县纪委的干部到酒厂去,别说调查腐败问题了,就是能见上刘俊卿一面就不错了。
近年尽管对刘俊卿的问题一直有群众反映,但有关部门却迟迟没有反应,使得监督警钟对刘俊卿长期哑然失灵,直至最后变成那一声丧钟轰然当头。
刘家天下:大型国企被腐败家族接管之后
在接受半月谈记者独家调查时,涡阳县纪委副书记姚伟说,国企负责人是一种拥有特殊权力的领导干部群,他们集财权和人权于一身。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办事一挥手,拥有绝对权威的一些国企老总们往往能轻而易举地摧毁企业内部的党委、党员和群众监督体系,从而肆无忌惮地蚕食或鲸吞公共财产。
曾盛极一时的涡阳县双轮集团下辖6个子公司,集团年销售收入一度达到10余亿元,固定资产也一度达3亿多元。令人震惊的是,拥有如此巨额资产的国有大型企业,却是在一个家族及其铁杆亲信的牢牢控制之下。处于金字塔塔尖的是刘俊卿。双轮集团的许多职工说,当时刘俊卿就是厂里的土皇帝,他的话一度是圣旨。
企业内阁也在刘俊卿及其兄弟密不透风的把持之下。在刘俊卿的活动下,其三个兄弟相继进入集团的不同领导岗位,把持销售、包装、保安等关键岗位。其弟刘锋担任集团副总经理,分管集团最大的肥缺:销售和包装工作。
刘俊卿的一些亲戚和铁杆亲信跻身企业的中层干部,成为企业内阁坚定的拥护者和执行者。刘俊卿的妻子也成为当地公安派出所的负责人之一,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创造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
当时集团领导开会,虽从场面上看还不完全像家庭聚会,但刘俊卿的家庭聚会却比集团的党委会更具权威和效率,很多事情是刘俊卿在家里饭桌上议一下,后在集团党委会上走形式通过而已。双轮集团一位领导对记者说,在刘俊卿的亲属们走马上任之际,企业的内部监督便宣告全部失灵。
当时双轮集团有党委,可党委其他成员不了解任何有关经营的核心情况,想监督却口说无凭。正直的党委成员所能做的,就是协调开会,出出黑板报,给职工念念文件,读读报纸。双轮集团现任党委书记周金生说。
一手遮天之下,刘俊卿对与其意见不合的集团中层干部,不仅公开训斥,而且在酒桌上动手殴打。刘俊卿的当副总经理的弟弟多次殴打居民,甚至牵着大狼犬在街上耀武扬威,当地群众敢怒却不敢言。他的另一弟弟组建的集团保安队,多达100余人,比一个公安分局规模还要大,装备还要好。集团老职工说,这支队伍,对有意见的职工来说,是一种无言的威慑。
边腐边捧:令人痛心的对经济功臣的捧杀怪圈
在调查许多国企腐败案中,半月谈记者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一个企业一旦出名,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其业绩、影响力以及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无形中便放弃了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和制约。
在刘俊卿案发后,不论是从外地调任的新干部,还是涡阳本地工作多年的干部,都对半月谈记者说:刘俊卿是个罕见的经济能人。
多年前,高炉酒厂就如同遍地开花的小酒厂一样,卖点小酒,挣点小钱,温饱无忧,发财无望,既不会让县财政欣喜若狂,也不会让职工无钱养家。
然而,刘俊卿很快就让县财政欣喜若狂了。1993年6月底,刘俊卿从县印刷厂调任高炉酒厂任厂长。一位涡阳县老干部向半月谈记者回忆说:当年,酒厂上交财政从200万元一举跃升至1700多万元;第二年3500多万元;第三年7000万元;第四年便突破亿元……
连续多年,酒厂是涡阳县无可争议的第一利税大户,并占据县财政的70%。有人说,在酒厂鼎盛时期,每10个涡阳县城人,就有3个人直接或间接为酒厂工作;每10个干部的工资,有7个人要靠酒厂的效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式酒厂,一下变成当时安徽省排名第二,中国白酒业排名第八的企业。各种个人荣誉接踵而至: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领导大会小会表扬个不停,全县经济工作会差不多快成酒厂经验总结会。报纸、电视台铺天盖地大谈刘俊卿的先进事迹……
然而,刘俊卿在获得种种荣誉之际,也就是他内心腐败恶念萌蘖之时。
面对企业蒸蒸日上,刘俊卿却心理失衡了。刘俊卿认为,没有他,就没有双轮集团的今天,也就没有那些供货商、经销商的巨额效益,收点钱、拿点礼,就像礼尚往来一般,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最后到底收了多少钱,收了哪些人的钱,存在哪家银行,刘俊卿本人都说不清楚。他大肆收受工程承包商、材料供应商、产品经销商所送的钱物,同时长期包养情妇,私生活糜烂。半月谈记者从涡阳县纪委了解到,一位给刘俊卿行贿的建筑老板交代,在厂区建筑工程中,刘俊卿收受其贿赂100多万元。
长期从事反腐倡廉研究的李雪勤将这种一边搞经济一边搞腐败的现象,概括为两搞现象。究其根源,他指出,有的领导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认识不到位,片面认为只要经济搞上去,就会一俊遮百丑,甚至认为腐败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润滑剂。
中央纪委一位同志分析认为,面对群众对一个经济能人的腐败举报,干部们有三种普遍心态。一是惧怕心态,认为国企负责人大多是地方领导的红人,谁查,谁就要承担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破坏企业经营的沉重压力,调查的人会比被调查的人承受更重的政治压力。二是功过相抵心态,认为国企负责人做出了那么大的经济贡献,贪点拿点也不为过。三是和稀泥心态,认为大家都不去查,自己何苦强出头,明哲保身算了。
涡阳县一位老干部谈到此事显得非常痛心。他曾经规劝过刘俊卿,千万不要在经济问题上栽跟头,不要因为一时贪念,而毁了一生。这位退居二线的老干部惋惜地说,如果当时处在关键岗位上的关键人物,能够给刘俊卿敲敲警钟,哪怕只有一次,刘俊卿也许不会走到今天。
失去监督的权力腐败最终搞垮了一个大型企业。刘俊卿在任职的后期,终日借酒消愁,有时甚至从中午一直喝到次日凌晨。企业效益逐年下滑,并出现亏损,昔日的王牌企业,落到了连职工工资都发不出的地步。职工的养老保险也无法凑齐,职工上访不断。
红顶护身符:监督利剑在政治光环前钝锈
在采访中,有人说企而优则仕是国企界的潜规则,许多国企老总热衷于捞取政治资本,以求红顶护身。头顶政治光环,不仅更加威风凛凛,而且可以让身边的监督者望而止步。
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县委副书记、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在腐败的举报声中,刘俊卿边腐边升,贪官头上的顶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一个酒厂负责人何以谋就如此高位?双轮集团知情人士对半月谈记者透露:虽然刘俊卿对下飞扬跋扈,但对上级却是奴性十足。对于上级领导交办的事,刘俊卿从来都是来者不拒。只要领导开口要钱,刘俊卿绝不会食言。
事实上,顶戴加身之后,刘俊卿不仅经济光芒耀眼四射,其头上萦绕的政治光环,也亮得让人睁不开眼。记者了解到,刘俊卿在平步青云之后,酒厂门口竖起了两层楼高的刘俊卿像。涡阳县群众愤怒地说,这一巨幅人像,竟然几年时间无人敢言撤,直到刘俊卿出事后,才被悄悄拆除。一些干部说,还没有进酒厂,一看到此像,就足以感觉一股政治威严扑面而来。
相比之下,这位红顶商人身边的监督力量黯然失色。涡阳县纪委一位干部说,虽然刘俊卿任县委副书记只分管酒厂工作,但毕竟是县委常委,县里重要会议他都参加,想要调查他,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显摆自己经济功臣和政治新贵的双重威风,刘俊卿配了一支手枪,长枪短枪成为集团班子成员的新宠。有了枪,刘俊卿就找到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刘俊卿好酒,每当千杯嫌少,酒兴冲天之际,刘俊卿就要放几枪以示庆祝。于是,厂里职工只要一听到枪响,就知道刘俊卿第二天的心情一定很不错,因为夜酒喝得很带劲。
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