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透露,今年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的前十强分别是昆山、顺德、江阴、张家港、常熟、南海、萧山、武进、绍兴和太仓。这里面江苏占了6席,浙江和广东分别占有2席。对今年百强县排名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徐逢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长三角地区势头强劲,全国经济重心正
在向长三角和环渤海湾转移,这是大势所趋。”
金融重心转移带动长三角崛起
广东的顺德和南海在2002年中国最发达100名县(市、区)排行榜中分列第一和第二。“广东的发展潜力出现下降趋势,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学习江浙模式,长三角已经代替珠三角的第一位置。而且,东北现在也在快速上升。”记者在浙江温州采访时一位主管工业的副县长说。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霞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广东出现排名下滑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依托高新技术,整个经济结构升级也符合我国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广东旧有的来料加工产业的升级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会赶不上长三角的步伐。
“金融重心的转移是导致经济重心转移的根本原因”,徐逢贤说,珠三角的代表是广东,广东的亮点又在珠海和深圳,珠海以澳门为后盾,深圳凭借香港优势,香港和澳门的金融优势随着1998年的金融危机,而逐渐被上海浦东所取代,长三角的崛起也是金融重心转移的一种效应。
江浙风头正旺
2005年的中国最发达100名县(市、区)排行榜中昆山列第一位,据邱晓华透露,在即将公布的百强榜中,浙江有30个县(市、区)上榜;江苏有18个上榜,比去年多2个。
“江浙的发展和这些年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相合拍”,徐逢贤指出,江浙依托上海优势使自己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江浙的产业基础在全国都是比较好的,很容易吸引外资。他举例说,江阴一个城市有19家大型企业,而且有11个企业进入股市,这在全国排第一位。
刘霞辉指出,浙江的基础不如江苏和山东的基础,但在榜中却占有30个席位,其原因是浙江的县市乡镇企业是从“空白”开始发展,民营企业不会受到政策的制约,不存在国企改制的困难。尤其是浙江的轻纺工业发展很快,再加上外销渠道比较多,地方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浙江把广东所有的优势都占全了”,刘霞辉说,再加长三角劳动力人口和受教育人数要比珠三角多,所以长三角还会往上走。未来我国经济重心的大趋势是往长三角和环渤海湾转移,而环渤海湾还会更强大。
经济重心会向环渤海湾靠近
邱晓华指出,地处环渤海湾经济圈的山东也突飞猛进,占了20个席位,这一数字超过了江苏和广东。
刘霞辉分析,首先是山东所处的环渤海经济圈的政策环境比较宽松,山东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基础比较好,加工工业一直是山东的强项。此外,中韩双边贸易发展很快,我国外资中韩国投资比重很大,而且连年攀升,渤海湾经济体中就数山东与韩国的经济关系最密切。山东靠近韩国,利用韩国的产业转移与投资,发展自己的制造业和贸易。同时,由于最近几年上海等大城市的成本上升很快,许多中小企业的投资开始往成本比较低的地方转移,恰好山东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所以环渤海湾经济区会继续保持这种增长并超过江浙。
“山东以前是资源外运的省份,能源会是山东发展的优势。”徐逢贤认为,由于这些年山东等环渤海湾地区缺少很好的发展机会才使得经济增长比较慢,但环渤海湾的资源优势会在以后发展中起到很大作用。他还认为,在未来,由于辽宁、天津、河北等地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环渤海湾吸引外资的能力会越来越强。(王栗涛)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