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马车。
红色悍马车的背影。
孝义拉煤工人,一天可挣20、30元
孝义市政府前停的车(以上图片为资料图 图片来源:时代信报)
山西煤老板一次团购150万元1辆的美国悍马车20辆、山西煤老板的蹦级生活、山西煤窑主大量购买京城豪宅……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关于山西煤老板的报道接连不断,众多媒体争相转载,读者评论如潮:有羡慕、有嫉妒、有谩骂、有不屑……无论怎样,这些因煤而暴富的老板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群体。
记者了解到,过着风光奢华、纸醉金迷生活的煤老板们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关注的对象。绑架、勒索、诈骗……
罪犯瞄准煤老板
山西大同以“煤都”著称,许多人因挖煤或倒煤而富起来,另外一些人也打起了“煤”的主意。2005年9月1日一大早,家住大同市的某煤矿矿长白某怎么也没想到,他的车被几个拿枪的人拦住,他与司机被捆绑后连车一起被劫走。
三名绑匪向已成待宰羔羊的白某开口索要300万元。经讨价还价,白某同意给其80万元。在绑匪的胁迫下,白某给其家属和单位会计打电话,让他们带80万元还账。
在大同市云冈宾馆门口,不知情的白某家属与会计将准备好的钱交给前来取钱的绑匪,但在交钱时,他们发现取钱的人神色慌张,其中一人不清点现金便取走了30万元。发觉情况可疑后,家属与会计合力将取钱的人控制住并报警。
经审讯,这是一起专门针对经济实力强的煤老板、包工头等人实施的一次有组织的犯罪活动:在对白某进行长达半个多月的跟踪后,这个8人犯罪集团中的3人才下决心对白某实施绑架。据犯罪嫌疑人交代,2004年9月,该犯罪集团还对大同市矿务局的王某实施绑架并勒索款额60万元,最终王某在缴纳了26万元后被释放。
不仅仅大同市,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针对煤老板的犯罪案件,其他地方也屡屡发生:2004年12月,云南省曲靖市,一做焦煤生意的老板被绑架,对方勒索120万元;
2005年,山西警方破获一起冒充厅局领导诈骗煤老板案:两伙湖北籍无业人员在短短数月内,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局、省人大等相关领导名义,不断以高价推销书本、纪念币等手段,诈骗山西各地及河北省等省市的煤矿矿主;
山西一假记者以办理煤矿扩采手续为名,从2004年5月起,先后诈骗在山西省做煤矿生意的浙江商人黄某60余万元……狗、防盗系统、私人保镖……
可否保住富人的安全感?
随着社会上针对煤老板的犯罪,尤其是侵害到煤老板的人身安全的犯罪屡屡发生,煤老板们想出各种办法保卫自己的安全。
河津市是山西唯一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县级市,以焦煤储量丰、质量高而闻名,在这个县级市里,宝马、奔驰等名牌轿车随处可见。
“河津的有钱人多得数不清,很多都是挖煤出身!”这是任何一位每日不得不吸进空气中无处不在的煤粉微粒的当地人都知道的事情。
据当地居民介绍,这些每天开着名牌车的老板们采取各种办法保障自己的安全。
方法一:狗。在河津,价格数千、上万的狼狗是抢手货,这些“人类忠实的朋友”,如今已成为河津的煤老板家中必不可少的“小生命”。“一条训练好的狗,能卖1万多元!”一个当地居民告诉记者,“那些煤老板们有钱,根本不在乎这点儿钱,只要狗好,听话就行!”
方法二:防盗系统。防盗门、门口可视电话、监视器等防盗系统在河津非常普遍。
方法三:私人保镖。私人保镖在当地叫“保安”。过去,聘请保镖多是电视剧中的情节;如今,在现实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许多“武林高手”成了“抢手货”。“最近,我正在找一个跆拳道高手,准备开一家跆拳道馆,一方面可以学习跆拳道防身,另一方面可以保护我和家人的安全。”河津一位开焦化厂的老板告诉记者。
采访中,一河津人告诉记者:“前两天,我在河津办事,我的车不小心把一辆奔驰车给擦了一下,那辆奔驰车的车主便向我发火,说:‘我养了100多保安,你给我小心点儿,不然就要了你的小命儿!’”
据了解,针对越来越多的富人面临的绑架勒索和内心的不安全感,2005年7月4日,民生人寿保险公司的“民生企业家全家福综合意外伤害保险”正式进入北京、上海市场,在京沪两地提供绑架医疗救援服务,而在此之前,全国各地也已有众多类似的保险。
仇富心理作怪?
虽然煤老板用尽各种办法保障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但依然不可避免地成为罪犯的主要侵害目标之一,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仇富心理在作怪:是对财富眼红的行为,是因“不患贫而患不均”的“仗义”之心所致。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载文章称,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自从2003年以来急剧加大,目前已达到第二严重的“黄灯”警戒水平,今后五年内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将恶化到“红灯”危险水平。我国的贫富悬殊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不容回避的一个焦点问题。
据媒体报道,根据对各地发生的绑架案件分析,警方总结出绑架案件的一系列特点:一是侵害目标明确,集中指向了个体老板、企业负责人等可以勒索到钱财的人员;二是从侵害对象看,被绑架勒索的人员主要是富人的子女、兄弟等直系亲属,也有绑架本人的;三是赎金数额越来越大,索要的赎金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甚至数百万元。
有专家认为,在社会转型加剧时期,由于社会公正机制还不很健全,贫富差距加大,极容易引起一些社会成员产生社会不公平感,从而使一些人产生了“仇富心理”,严重者便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平分财富”的目的。
专家指出,犯罪者中有一部分被称为绝对剥夺的人,他们失去土地、失去工作,生活过不下去才铤而走险,而不是所谓的仇富心理。
专家建议,在加强教育、协调贫富关系的同时,政府要建立并完善能够体现社会公正原则的制度化体系。因此,应从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的层面上,更有效地促进和维护社会公正。
(新华社记者原碧霞)
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