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创意须注意格调
每日人流巨大的地铁车厢内,热播的一则广告内容令人想入非非。读者李先生今天上午致电本报热线63510000诉说此种尴尬,更让他担心的是,未成年人过早地读到这种成人“幽默”,未必是好事。 一个“shao”字惹人联想
李先生每天上下班都要坐地铁,近日,他无意中注意到这样一则广告:在动画flash中,一个年轻上班族男子下班了,无精打采地拖着步子,忽然手机响了,电话那头传来妻子嗲嗲的声音:老公,快回家嘛,我要shao了……这个拼音字母令人浮想联翩,上班族男子一下子眼睛放光,似乎忘记了上班的疲惫,一边宽松衣物,一边火速赶往家中。到家推开门,看到在厨房的妻子舞腰弄肢,男子似乎饥渴难耐,此时妻子转过身,端上一盘菜:饿了吧,我“烧”好晚饭了……原来,这是某品牌厨具的广告。 效果好却也让人忧 这个广告情节渐进,把不少车厢里的乘客目光都吸引过来,加上那个心照不宣的拼音“shao”,把不少人的胃口吊了起来。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博得大家一笑,但李先生总觉得不对劲。这个广告的成人味太重,车厢中有不少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也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也似懂非懂地笑了起来,让人感觉怪怪的。
“这样的广告怎能在人流量如此大的地铁中反复播放呢?成人都觉得尴尬,对未成年人来说,过早接触这些成人的内容也不是件好事。”李先生表示,如此广告即使要播,在地铁这种公共场所是否也要有所顾忌呢? 商家热衷打擦边球 业内人士分析,“素话荤说”目前是不少广告的招牌动作;而像“shao”这样一语双关的例子也不少。种种噱头让人浮想联翩,打擦边球成了商家热衷的把戏。类似的,还有某卫浴广告,一对夫妻为了下班回家争得谁先洗澡,一路上宽衣解带,发疯一样冲回家。 创意产业尚无硬标准 上海市广告协会秘书长张大镇告诉记者,这类擦边球的广告并不罕见,其原因是目前广告业竞争过于激烈,广告公司总量太多,造成入行层次有降低的倾向,造成一些广告品位低下,但对协会来说,没有任何办法。广告是个创意产业,在真实合法的要求下,其他方面并无硬性规定。商业广告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广告人有意或无意地制造出一些擦边球,似乎很“聪明”。只有行业总量控制了,素质才能上来,进入良性循环,一些真正好的创意才能取代这些让人有些不舒服的广告。 作者:龚星
李一能
王翔
责任编辑:孙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