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什么都不管 女儿"很委屈"
由此可见,小红的家庭经济情况,是她最终出局的关键因素。到底她家境如何?记者试图通过电话采访小红,却从电信部门得知她家电话已于去年欠费拆机。9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昌江县城。当记者打听钟小红的住址时,路口一家杂货店
的老人指着马路对面一幢房子说:"那个漂亮的楼房一楼就是他们家的,他们家开批发店的。"记者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来到了马路对面一家"红选副食商行"门前,看到这家商行在一楼占有两间铺面。
商行旁边一位商家老板告诉记者,老钟非常有钱,这个商行的门面是他花30万元买的,加上里面的货差不多要50万元了,是个大老板。而且钟老板在县人民医院附近还盖了一幢楼,他们兄弟俩都住在那里,每人一幢楼房。
小红家自盖的两层楼房(来源:海南新闻网)
但是,小红的大姐小青却告诉记者,批发店并非小红家所有,而是她丈夫出钱,以她的名字在工商局注册开的。"我家是曾经辉煌过,但现在负债累累。"小青说,父亲跑芒果运输发财后,在县城石碌镇盖房安了家。2003年非典期间,父亲把房子抵押贷了25万运销芒果,结果赔了十多万。后来借债做其他生意,仍一路亏本。如今债台高筑,债主在被查封的房子里安营扎寨,父母没有收入,若不是亲戚接济,早就垮掉了。
下午5点半多,躲了大半天的小红终于和记者见了一面。这个瘦小的女孩像只受惊的小鹿,面对记者一脸怯意。她妈妈告诉记者,出事后小红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几乎天天哭,临近上学还问能不能不去了,害怕在那里被人说她。
小红说,作为一家之主--她的父亲对她的学费、生活费甚至车费一概不理。她读书期间,除了学校补助和老师资助外,剩下的全靠母亲四处打工、借钱来凑。高一时,她在班里成绩排第43名。拼搏一年后,她追进前10名,此后每学期都获400多元奖学金。课余她还做过勤工俭学,如扫厕所等,挣点生活费。这些在学校的电子刷卡里都有记录。
记者问她,父亲办酒你高兴吗?小红说:"不高兴!铺张浪费,我还跟他吵了架。"她也坦承,家里欠债太多,公示时她就很顾忌,办升学宴,更让她害怕招来祸端。说升学宴一事传到海口后,老师打来电话,质问她为什么要欺骗大家?她难过得哭了一晚上,第二天就赶回海口,到省文明办原原本本地解释了家庭情况。文明办表示会进行调查核实。但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小红选择了自动放弃。"我一点都不情愿这样,可又有什么办法?我一直希望上级政府有人来调查,可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人来。"对于小红和她家人的辩解,可信度如何,尚须进一步调查核实。
"鱼儿漏网"造成负面效应 谁之过?
钟小红究竟有没有资格"申助"?她的行为是不是欺骗政府?对此案,有人认为,除了借助社会力量的公示监督外,政府主管部门与学校对"申助"对象更应当严格把关,开展认真细致的考查,这是确保申报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记者发现,小红"申助"事件,恰恰暴露了政府在调查环节中存在的漏洞。
据介绍,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曾于8月派出调查组,深入93个村庄和16所中学,实地查看了93个拟受助学生的家庭(占推荐学生总数的58.1%),并随机询问了100多名村(市)民。但是,小红恰好不在其内。记者问,小红被举报后,省文明办有否调查其家庭?对方答,因人手紧张,遂委托昌江县文明办、宣传部和石碌镇政府调查,得到的情况基本与媒体报道的一致。
然而,昌江县文明办黄主任却说,该办并没有接受省文明办委托。因为小红是在海口市申请的,不属该办管辖范围。且昌江今年也有30多个学生申请该助学工程,该办上山下乡调查学生情况,仅油钱就花了3千多元,经费着实紧张。若没有拨款,他们哪里顾得上管辖范围之外的事!
海南一村庄里,几名贫困学生从村里的茅草屋前走过(资料图片/记者 赵颖全摄)
省文明办一位负责人认为,"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是首次在海南办理,因为经验不足,各个流程还不完善,出现问题也在所难免。小红在海口上学,而家在昌江,这为其隐瞒家庭情况提供了便利。加上学校也未能落实家庭调查,更使小红在申请中一路畅通,直到昌江公示才嘎然而止。
小红的高三年级级长许老师对此十分无奈。他说,从发放申请表到确定申请名单,仅有短短两天时间,他不可能查清每个申请学生的家庭情况。即便在平时,一个几千人的学校,要求对每位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也很困难。所以,老师只好以学生的平日表现作评判。小红在校三年一直成绩优秀,和同学关系融洽。她住校生活很清苦,学校便每月发给她50元的少数民族补助,班主任也不时给她50元-100元的个人资助。她自己如不实说,谁也料不到她家竟是这样的情况。
钟小红"申助"一事在海南高校的学生群中,引发的议论很是强烈。海南大学理工学院一学生透露,他们班上就有不贫困却享受学校贫困生补助的假"贫困生"。有的人甚至因为和家人有矛盾,就拒用家里给的生活费,转而向学校申请补助。一位郑州大学2004届的毕业生说,当年他们班有一名女生穷得每日伙食费不到两元,天天吃面条素菜,身体严重营养不良,她只得到学校一般性的贫困生补助,而另一男生在寝室里用着名牌护肤品,却成功申请到高额的"特困生补助"。
海南保亭一小学的黎族贫困住校生在学校吃饭(资料图片/记者 赵颖全摄)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些学生思想十分矛盾,明知身边有人不该享受助学金,却很少想过甚至不愿去举报。他们一方面对助学金被"劫贫济富"的现象十分反感,另一方面又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觉得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冒险,伤同学和气。
不少学生认为,国家、社会为帮助贫困生接受教育开展了许多助学奖学活动。出现了资助金被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对该受助而未获助的学生来说,这些钱做不到雪中送炭,而对不该受助却获助的学生来说,却是为校园生活锦上添花。他们希望学校和教育部门能早日完善相关的管理、检查措施,让这些钱能真正用在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文中人物为化名)(完)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