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柳花泊,处处流动着和谐的音符。珠山脚下,休闲娱乐的社区居民、崭新的居民小屋、干净整洁的社区街道,阵阵喝彩加油声,与一排排写有“青岛市文化先进社区”、“科普示范社区”、“青岛市文明单位”等的荣誉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色调明快的美好画卷,这就是开发区柳花泊街道办事处的一个
真实缩影。
抬起“泥腿子”猛追赶
5年前,这里只有一条可以让自行车通行的小街道,找上半天也看不到一座楼房。今天,一座座居民小洋楼拔地而起,“同三”高速公路、南济青复线纵横穿越,“村村通公路”由理想变成为现实,有线电视网络进居入户,社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五年时间,柳花泊人用智慧、勤劳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柳花泊之变”。
柳花泊属于大山,是山赋予了这个新区生命力,也是山为柳花泊的发展增添了许多“异样”的色彩。开发区的“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区”就是指的柳花泊。5年前,由于山多地少和功能定位的限制,柳花泊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路上被兄弟办事处明显地甩在了后面。当开发区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发展经济实现柳花泊“第一变”成为摆在柳花泊党政班子的一道难题。
突出特色,围绕珠山巧念“山字经”。素有“东崂西珠”之美称的小珠山就坐落在该辖区内,以小珠山主题旅游开发为契机,办事处加大了旅游招商引资的力度,先后有“一切智园”、杜鹃园、齐辰园艺、影视城、青岛野生动物世界等一大批“绿色”项目纷纷落户柳花泊,苗圃种植、淡水养殖和花卉培育三大基地初具规模,一批带有柳花泊特色的土产品也迈出柳花泊走到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柳花香芋”、“柳花泊山鸡”、“柳花山鸡蛋”等一大批特产已逐渐成为开发区乃至于青岛人餐桌上的佳品……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处接纳游客近20万人之多。今年1-4月份,全处实现农村社会总收入17000万元,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00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540万元,集体净资产3500万元,人均纯收入1970元,同比分别增长34%、33%、34%、95%和33%。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这样一座新城的发展赋予了勃勃生机与活力,也为构建和谐文明的柳花泊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其础。
拆掉“破屋子”搞建设
“整治环境、美化家园”,柳花泊街道办事处在大力发展全处街、居经济步伐的同时,将全处社区环境建设作为实现“柳花泊第二变”的突破口,轰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建设文明繁荣新区序幕。
2002年,针对刚刚建成的黄河西路两边破房屋多,而影响城区形象、不利城区发展的实际,办事处大胆提出了“拆除‘破屋子’,给居民群众一个温暖的家”的暖民心工程,建成了柳花泊第一条风格古朴典雅、环境独特优美的商、居两用小区,为提升办事处形象打响了第一枪;
2003年,针对公共环境卫生“投入大、成本高、见效慢”的实际情况,将全处公共环境卫生经营管理权市场化运作转让,由企业来投资经营管理,在解决办事处环境自身难题的同时,也为经济不发达地区解决同类公益问题提供了可取之策;
2004年,柳苑小区、居民安置楼工程、安居工程的开工建设和完工,全处1000多户居民喜迁新居,从此住上了小洋楼。
环境的美化,让柳花泊人看到了希望,也切实感受到了变化。如今,来过柳花泊的人感受最多的一句话那就是“柳花泊变了,而且是大变了”,的确,在“风格古朴典雅、环境独特优美”的建设理念下正变成开发区的“后花园”。
甩掉“土帽子”树文明
居民是新区的主人,新区的建设离不开居民。柳花泊在建设和谐文明新区的道路上谱写了一曲“以人为本”的发展歌。
“让群众心中有本明白账”,社区群众成了社区管理的主人。2003年,在全处探索推行了社区管理“三分制”,即将社区管理权分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部分,三者相互分离、相互合作、相互监督,从而有效保证了社区管理的民主化、透明化,深受社区居民的好评。自推行该管理体制以来,全处近两年来,居民群众来信来访明显减少,有效地维护了基层社会政治稳定。
全处倡导文明社区风,“让文化成为文明社会建设的排头兵”。2001年,办事处率先在全区出台了有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关意见》等一系列旨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规定,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各村修建农村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等,并使全处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2004年,办事处支持社区建成了全处第一座具有一定档次、设施功能相对完善,集休闲娱乐与社区教育于一体的柳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从此结束了全处没有一处像样的文化活动中心的局面,从而使社区居民在社区内开展文化活动成为可能;滨海学院文艺下乡、“连柳辛文化交流演出”、“珠山飞歌”系列文化活动等的成功举办,实现了柳花泊人在家门口看大戏的美好愿望;农民业余学校、农民科普学校等的开班,让他们在社区内就学到了需要的文化知识;“金秋农民文化节”、“柳花泊小吃节”等一大批文化项目启动,让活动成为社区居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柳花泊居民以往那种“日升而起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