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轮经济周期在2008年达到谷底。跟投资有关的行业、出口和航运业负面影响大,消费品和自然资源业前景向好
□ 本报记者 言扬 朱艺
从当前投资、出口和消费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呈现温和下降的趋势,但未来到底是放缓还是陷入通缩,理论界争议很大。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
,今后两三年内,中国整体的经济增长会放缓,这是由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造成的。外部因素是全球经济的整体下滑趋势;内部因素是许多行业的利润率下降。
整体利润增长已经由以前的40%降到20%,趋势还在继续下降。他发现,在整个投资领域中,利润率最高的是煤炭和石油两个行业,但这两个行业只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4%。而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6%的其他工业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利润的增长明显降低,已经降到10%以下。马骏认为,2006年投资增长肯定比现在明显要低,现在投资增长率是25%左右,估计明年比会掉到15%。因为利润丰厚的石油和煤炭行业无法提高总体的固定资产投资。
完整的经济周期一般是6到7年。今后两三年中国经济将处于放缓阶段,2007-2008年经济周期达到谷底。马骏估计,这个周期的经济增长率最低点可能是在7.5%到8%之间。为防止经济下滑到7%以下,今后几年,积极财政可能会重新出山,马骏认为明年财政刺激的力度不会低于今年。今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可能降到2%,明年可能保持在2%到2.5%之间。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人预测增加1%的赤字,对GDP增长的影响是1.8%。但马骏认为,增加1%财政赤字对GDP的贡献不到1%。如果明年财政投资增加0.5%,对经济刺激也只是0.5%或以下。
经济放缓对企业负面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跟投资有关的钢铁、水泥、化工和汽车等行业的利润空间会持续被挤压。需求放缓影响最直接的是投资,投资放缓速度要比GDP、消费快很多。二是出口和航运业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整个出口的增长速度放缓会影响出口的数量。航运比出口更加敏感,出口增长如果降1%的话,航运的费率会降1.6%。
在经济放缓阶段,相对较好的行业是消费品和自然资源行业。消费品之所以看好,是因为其利润空间已经没有挤压的可能了。原材料再涨价的可能性不大,现在涨价因素都被中间行业如塑料业所消化掉了,而中间行业不能把涨价的因素传导到消费品。今后对消费品行业的成本挤压不会太大,同时需求也相对稳定,消费品行业利润自然会稳步增长。
从新增长战略来看,资源性行业发展前景良好。中国要从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时,不应该把不可再生资源用光。现在政府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绿色GDP作为评估地方政府业绩的新框架,这可能会减低地方政府开发和生产自然资源的兴趣。自然资源用得越多,成本越高,绿色GDP的数值越低,对地方政府的政绩会有影响。
所以,供给增长放缓,有助于保持资源企业的定价能力。另外,自然资源行业的定价逐渐会放开,这将有利于保证自然资源行业企业的利润空间。
在经济繁荣阶段,大量投资已经创造了巨大的产能,这些产能本来就过剩,现在面临经济放缓,这些产能过剩的情况就更严重。马骏认为,产量过剩集中在某些行业,并不是每个行业都过剩。德意志银行的产能过剩指数表明,过剩最严重的是像钢铁、汽车、化工、水泥这些行业,基本上是中间产品行业,而石油、煤炭和其他的矿产资源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