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唤醒”祖传百年医书
胶州王尚忠家的
这册“传家宝”收集了上千种偏方,专家认为不可盲目照搬治病
家有宝贝
胶州市马店镇耕乐庄村的王尚忠收藏一本祖传医书,书上记载着1000余种偏方。偶然一次,他根据医书上记载的偏方治好了家人的疾病。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医书?前天,记者来到王尚忠家作了调查。
千种偏方书中记
记者在王尚忠家看到,这本线装医书长22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全书500余个页码,记载了人体各部位得病的症状及1000余种治疗偏方,全部是铅印繁体字,书背面写着“中医实用偏方汇编”及“王桢著”的字样。医书的封面已经脱落,里面的页码变黄,但书中文字还是异常清晰。
爷爷留下“传家宝”
“不是搬家具,这本书我都快忘记了。”现年60岁的王尚忠告诉记者,这本医书是他的爷爷留下来的。40年前他父亲临终前再三嘱咐要妥善保存这本传家医书,父亲去世后,关于这本书的来历家人都说不清楚。为了保存这本医书,他找来一个木盒,把书放进去,并用胶水密封,存放在一个角落里。这一放便是十几年,如果不是前些日子一次偶然搬家具时翻出来,他早已忘记了这本医书的存在。
儿子有病用过方
“根据这本医书上的偏方,我曾经治好过家人的病呢!”王尚忠脸上流露出得意之情。他说,20年前,11岁的儿子因为游泳时耳朵里灌进了水,几天后耳朵发炎,经常头晕头痛。由于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觉得这又不是什么大毛病,所以也就没有在意。然而,儿子的病情却越来越重。他偶尔翻看这本医书时,无意中看到了书中记载的一例治疗耳朵发炎的偏方。抱着试试看的念头,他根据这个偏方找了几条夏季刚出生的小蚯蚓烘干碾成末,撒进了儿子的耳朵里,几天后儿子的耳朵果然好了。
还有一次,王尚忠干体力活时扭伤了腰,他便按照这本医书介绍的偏方,从农田里挖了几棵野菜熬成汁热敷治疗,腰部的疼痛也明显减轻。
医书至少一百年
“这本医书应该是清朝末年印制的。”胶州市博物馆有关文物专家告诉记者,这本书记载年代的封面已经丢失,仅从医书上的文字很难确定它的年代,根据医书的纸张和印刷技术推断,它大致是清朝末年时期印制的,至少有一百年的历史。牟成梓摄影报道
祖传医书有无价值
这本医书上记载的偏方到底有没有价值?昨日,记者带着这本医书请教了有关专家。
●胶州市青岛古药房的两位老中医告诉记者,这本医书记载的偏方与目前中医使用的医疗偏方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但这本书记载的偏方,与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上记载的医疗方法有着极为相似的一面,但具体疗效如何,还需进一步进行鉴定。
●胶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医生王义告诉记者,书中记载的这些中医偏方,虽然目前对其疗效还不能下定论,但它对研究中医理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蚯蚓能消炎止痛的问题,王医生介绍,因为蚯蚓含有一种叫做蚓激酶的特殊物质,能抑制细菌生长,所以它能起到一定的消炎作用。王医生一再强调,相对于现代医疗技术的完善和进一步提高,这本书中记载的一些偏方已经落伍或过时,市民不应盲目按照此书的介绍来自行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