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一个郑国人买下楚国人装饰华贵的匣子,却把里面的珍珠退还了。韩非子的《买椟还珠》,今天依然还有现实讽刺意义。 我们买下一盒百元月饼,吃完价值寥寥的几只月饼,包装华丽、裱饰考究的盒子却用无可用,弃之可惜。想来,明天的垃圾箱会是一片“椟”,由此引来的
资源浪费,何苦? 报载,为塑造孩子们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小学语文课本竟收入了一篇名为《钱被风刮跑以后》的“著名”假新闻。孩子们知道实情了,他们会怎么想?如果孩子们的美好心灵是“珠”,那篇假新闻是“椟”,这不又是“取椟丢珠”了吗? 椟是椟,珠是珠,合适的椟可为珠增色,不当的椟也可能使珠变味。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