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脸膛,宽阔壮实的身材,青岛宇东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于风先,走起路来仍像军人一样虎虎生风。
1985年12月,于风先服役15年后,脱下了绿军装,转业来到胶州市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人事科副科长,后来成为胶州市外贸冷藏厂(宇东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的副厂长。
&
nbsp; 冷藏厂是省食品进出口公司直属企业。1990年代初,仍沉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冷藏厂,每年以200万元的亏损急速下滑,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为挽救这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决定公开竞聘企业领导。喜欢挑战自我的于风先毅然应聘。结果,大家一致推选他为企业的“当家人”。
接下“烫手山芋”后,于风先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先从人事制度改革入手。企业打乱原有的人员编制,实行竞争上岗。此举在全厂引起不小轰动,许多端惯了“铁饭碗”的人一时慌了手脚。一位亲戚求于风先保住自己的饭碗。老于苦口婆心地开导他说:“经济转型时期,关键要转变观念。年纪轻轻的,还怕靠自己的干劲挣不回一个‘铁饭碗’?”
领教了于风先的不徇私情后,其他被换岗的职工也都心服口服了。就这样,于风先根据工作需要,成功地将企业科室精简了一半,并且岗位上全部换上了精干顶用的骨干。
然而,企业背着1000多万元的债务,要迅速起死回生谈何容易!在砸了“铁饭碗”之后,于风先开始考察市场,遍访专家。经过深思熟虑,他将企业按照业务划分成五个分厂。与此同时,企业还建立起一套奖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奖励几万元到10万元不等,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不到一年时间,公司生产的水产品、蔬菜、粮油、调料等近百种产品打开了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企业利润与日俱增。
于风先做事始终遵守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讲诚信、守法经营。他刚上任时,面对企业1000多万元的债务,许多人建议通过破产“避债”,然后组建新的公司,轻装上阵再大干一场,但被于风先断然拒绝了:“我们不能做蚕食国家利益的败家子。”
为了发展企业、偿还国家债务,正当五个分厂生产蒸蒸日上的时候,于风先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将五个分厂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实行独立核算,并分摊债务。就这样,五个分厂分别承担了数百万元的银行债务,成为独立公司。如今,这五个厂的经济效益逐年递增,有的厂年度完成指标比预期翻了一番,各厂负担的银行债务都已经还清。
在于风先的带领下,青岛宇东食品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比1991年增长8倍,出口创汇增长15倍,利税增长近20倍,成为胶州市重点外贸生产型企业。
如今,年已五旬的于风先又有了新的打算:再新上一个水产项目,生产市场急需的产品,这样又可安排几百名职工上岗。
本报记者隋峻本报通讯员夏昭敏逄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