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人才二字愈来愈多地被大家所提及,人才问题也往往成为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
在制造业占主导的时代,削减成本是硬道理,由于人只是机械式地重复某种工作,可替代性很强,因此,人的作用往往不被重视,而薪资支出很容易理所当然地被归为企业的成
本,“人力成本”一词就此诞生。 当知识经济兴起并愈演愈烈之际,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带给企业的已经不再是机械劳动,而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创造性的研发、设计、企划等等,成为企业利润的直接生产者。人才投入带来的是获得更大的产出,因此,人才就被归为企业的“人力资本”。
人究竟是“成本”还是“资本”,对于企业来说,体现的是其对待人才的观念和态度。将人视为成本,自然属于“控制”和“缩减”之列,往往会忽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没有凝聚力,员工也不会为不尊重自己的企业卖力。在这个越来越人性化的社会,“人力成本”这种观念显然已经站不住脚。
然而,即使将人视作“资本”,如果不给人才合适的发展环境,那也仍然是一种“伪资本”的“人力成本”观。有一些企业往往表面上求贤若渴,可在其内部仍然是论资排辈,缺乏合理的人才选拔和晋升机制。
而被认为是传统意义国有企业的青岛港集团的做法却是只要干出成绩来,无论你是什么资历、学历、年龄,都可以被提拔,80%以上的领导干部来自于一线。而这与海尔“赛马不相马”的用人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青岛港与海尔的做法令每一个有志者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企业的认可,从而能够看到自己未来的前途,获得前进的动力。
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只有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级人才才是人力资本,普通的工人只能算作人力成本。可在青岛港集团,这又被给出否定答案。他们相信,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要有合适的环境,每个人都可成才。为此,他们请来院士、教授给普通工人们讲知识,而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一大批自学成才的员工涌现出来成为集团的支柱,仅有初中文化的许振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当然,“人力成本”还是“人力资本”不仅对企业,对于政府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招商引资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如果人是成本,那么人力成本低就会成为吸引投资的因素,但这种投资显然只会集中在制造业的低端。在一些利润丰厚的前沿行业,往往是先有了人才的聚集,然后才能吸引资本的进入,最终形成庞大的产业。
美国硅谷的IT业的发展正是典型案例,一个个曾经在车库中摆弄电脑的毛头小伙们最终建造起微软、苹果这样的IT帝国。时装设计师与时装品牌的关系则又是另外一个版本的诠释,像CalvinClein、D&G、范思哲等等,设计师本身就是品牌的名称,也正是设计师自身的风格才成就了品牌的风格。
时装、动漫、影视等是我市近年来大力倡导发展的产业,而这些产业无一例外地遭遇了人才瓶颈。如果在招商引资中能像面向产业资本那样把人力资本引进来,尽管不会像产业资本对经济拉动来得那样直接,但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将远胜于产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