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兆锋 张子扬 通讯员 郭广亮 报道
本报聊城讯 新学期开始,聊城市一家民办中学却遭遇“倒春寒”:鼎盛时期,初、高中两个部曾各招生800多人;今年两个部招生加起来还不足百人。据了解,这并非个案。9月13日,聊城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该市目前有40余所民办学校,其中的15所已
由原来的红红火火变得“奄奄一息”,其余的也多在勉强维持。业内人士预测,三五年后,可能会有相当多的民办学校被淘汰。
民办学校举步维艰,与师资不稳定有很大关系。民办学校的教师结构颇为复杂,既有公办学校离退休的老教师,又有辞职、停薪留职投奔而来的中青年教师,还有应届毕业生和待岗下岗的教师。这些教师的共同特点是流动性强。如果待遇没有保障,教师们没有归属感,就难以安心工作。杨老师曾经在3所民办学校工作过。他感觉自己就像“打工仔”,没有了高薪的吸引,只能选择离开。而教师频繁“跳槽”既影响了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又加大了办学成本。据了解,因为体制的原因,民办学校教师在评职称等方面受到歧视,许多学校既不愿也很难给教师办理最基本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现在聊城市仅有100余人“特例”办了养老保险。
动机不纯、管理不善是一些民办学校的通病。聊城教育部门的同志分析,聊城前几年学校较少、学生多,家长多拿些钱也愿意让孩子上学。于是民办学校应运而生。但有的民办学校纯粹是为了赚钱,定位高、收费高,试图办成“贵族学校”,这让大多数家长难以承受。加上现在公办学校招生量逐步增多,总体生源减少,民办学校招生难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管理不善更让一些民办学校变得“虎头蛇尾”,多是些外行人管理,难以形成健康的学校文化。
融资困难也是民办学校难以为继的一个重要原因。民办学校在有关部门登记时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按银行有关规定,不能抵押、担保,这样民校在贷款时就遇到了“拦路虎”,逼着民校走“变通”的路子。
如何帮助民办学校健康发展?聊城教育部门的有关人士认为,政府要加大扶持的力度,如东方中学为每位教师办理养老保险所缴纳的费用,由东昌府区承担一半。还应将民办教育纳入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应一视同仁,统一管理、统一检查和考核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