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发展经济与节约集约用地
主持人:宋庆祥(本报记者)
特邀嘉宾:张传玄(中共东阿县委书记)
背景
东阿县黄河沿线60公里,向京津送水的源头和沉沙池就在这里。由于常年清淤挖沙,造成了绵绵数百里的沙丘,形成了数万亩的荒沙滩和废弃地。近几年来
,该县投入1亿多元进行复垦,有2万多亩土地达到了一般农田的标准。目前,正在整理的还有5.66万亩。同时,他们采取迁村并点、旧村改造、村改居等措施,新开发出土地1500多亩;通过盘活闲置厂房、限制企业圈大院、收回过期不开工土地等,节约土地1500多亩。
事件
镜头一:9月4日,东阿县姜楼镇姜楼村村民方文栋老汉,站在一望无际的棉田和大豆地里,乐得两眼眯成了一条线。他告诉前来参观的人们:“这4000多亩土地,以前是黄河一号沉沙池里挖出来的沙土冈。今年春节前后,县里将沙丘推平,覆盖上红土。今年是第一次种庄稼,一亩大豆能收200斤。”
镜头二:9月12日,记者来到新城街道北关村村民秦道明家,只见地板、门窗擦得干干净净,刚喷过水的花叶上聚集着一个个小水珠。他家4口人,住着两层小楼,218平方米,是今年5月份搬进来的。秦道明说:“以前住的是平房,三个自然村占地700多亩。去年集中建设住宅楼小区,腾出土地460亩。住得紧凑了,人气旺,买卖兴,我开了个交电门市部,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目前,北关村已有219户居民搬进了新居。二期工程142栋,再有几天就可迁入。
点评
宋庆祥(以下简称宋):当前需要钱的地方很多,你们为什么花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抓土地复垦和节约集约用地?
张传玄(以下简称张):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在新形势下,抓好土地复垦,实行节约集约用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宋:在引黄沙区复垦土地,难度较大,不少地方过去也搞过,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从你们复垦的情况来看,大豆、皮棉亩产均在百公斤以上。请谈谈成功经验是什么?
张:治理沙丘滩地,不仅关系到保护土地和农民致富,也是保护环境的大事。因此,我们下定决心,即使少上几个项目,也要把沙丘治理这件事情办好。在开垦土地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了三点:所有经费由县里想办法解决,不向群众摊派一分钱;复垦的沙丘地全部红土盖顶,成为长久的高标准田;井、渠、路、排灌管道配套,旱涝保丰收,成为群众的满意工程。
宋:你们实行的迁村并点、旧村改造、村改居等,群众满意不满意?
张:这是实行一条集约经营的必由之路。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自然村人口过少,住得太分散;有的村缺少规划,连条像样的街道也没有;有的村人口流动较大,外出经营的比较多,一些人已在城里落了户口,形成了一些空宅院、空壳村,这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生产经营。我们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腾出土地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便于生产经营了,都非常满意。有的村还自发地组织起来,请有关部门帮助规划,建设新农村。此外,我们对每一块闲置场地和厂房,都制定了招商预案,让客商了解实情,并给予优惠政策。不少乡镇引资数亿元办项目,未占用一分农田,实现了招商引资与保护耕地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