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图司海英 |
最近一段时间里,随着岛城高校陆续开学,大学生上
当受骗,落得“倾家荡产”的案子时有发生。并不高明的骗子为何在大学生身上能够屡屡得手呢?昨天,本报记者做了一个试验,从两名大学生那里“骗”到了两部手机。作为绝对业余的“骗子”,记者能顺利“得手”,皆因被“骗”的大学生对陌生人的“求助”没有丝毫的防备。
大学生被小骗子盯上
上周是岛城高校陆续开学的日子,一返校的大三女生在火车站碰到了一个自称是北京大学学生的男青年。“北大生”十万火急地向女生求助说,他正代表中国大学生在青岛参加一个国际大学生比赛,可是活动经费突然出现了1万元的短缺,希望女生能够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当女生要求看他的身份证明时,“北大生”突然翻了脸,埋怨说现在的大学生信任感太差了。被训斥得无话可说的女生愧疚地从ATM机上取了1万元给了“北大生”。结果女生这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付之东流……
前不久,两名“白领”青年走进驻青某高校的学生宿舍,称自己所在公司破产没拿到一分钱,只分到了一部9成新电脑,只能将分到的电脑低价处理了。一个女学生被这些“白领”的遭遇所打动,花5000元买下了这部电脑。等“白领”走后,她才发现价值万元的笔记本电脑居然摇身一变成了只能玩游戏的“游戏机”。没过多久,隔壁宿舍的另一名女生居然中了类似的圈套。
中国海洋大学麦岛校区、青岛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四方校区短短几天内先后有十多名大学生被人以同样的手段骗走了手机。受骗的大学生介绍,骗子拿着一本书走进自修教室假装学习,然后与周围同学搭讪,先是借笔用,再提出自己手机没电了,有紧急电话要借手机用,为不影响别人学习到教室外面打,出门后便拿着手机一走了之……一周后,骗子陈某落网。陈某说,虽然自己骗术并不高,但眼前的这些大学生也太好骗了……
记者十分钟“套”俩手机
大学生真的像骗子们说的那样,那么容易上当受骗吗?昨晚,记者在两所驻青高校分头“试验”。结果令人吃惊:短短十分钟里,记者先后“套”走了两名大学生的手机,更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两名大学生竟然不约而同地说,从来没有想到还有“女生”会是骗子。
昨晚7时,记者在某大学的一间自习室里坐下,在桌子上摆上课本。然后,向坐在前排的男生借电话。他没有迟疑就把手机借给了记者。记者拿着他的手机走出教室,到楼下转了一圈才回到自习室门口,也没有引起男生的怀疑。“你不怕我骗你吗?”记者用开玩笑的语气问他。“哪有女生骗人的,你同学和书包还在这里。”
在另一所高校,记者称自己的手机卡欠费,也顺利“骗”到一部手机。
善良单纯被骗子利用
昨天上午9时,记者来到海洋大学C区的一间教室。记者用同样的办法向一位男同学贾某借手机。他犹豫一会儿,不自然地挤出微笑,“我的没电了。”“刚才我看到你在发信息”。贾某示意记者跟他去走廊说话,“你要打电话就打吧,只不过现在骗子挺多的,弄得我不敢帮人了。”他表示只要记者当着他的面打电话他就愿意借手机。
当得知记者的意图,贾某开始猛倒苦水。“这样的事情见多了,有人说自己来青岛投亲,结果找不到亲戚,钱也花光了,跟我们要点钱吃饭,我说去食堂给他买点饭,他一听就走了。有的人来卖手表,说是名牌,我同学买了不到一星期就坏。”他说大学生都比较单纯,社会责任感强,有同情心,很多骗子正是利用了大学生的这些优点,对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大肆行骗。
受骗折射教育漏洞
“这真是一个两难的话题。一方面人们应该诚信对人,也应该相信别人;另一方面,的确有骗子利用了这一点来伤害别人。”对于这个问题,青岛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孟天运也觉得很为难。孟天运说,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家长和老师一方面强调要孩子诚信待人,要相信别人、互相帮助;另一方面,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又会告诉孩子,社会上有很多骗子,不要相信陌生人,不要和陌生人打交道,要处处戒备寻求帮助甚至是提供帮助的人。实际在对学生的防范教育上,已经出现了矛盾。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就要弘扬社会正气,要人人做到诚信。但是,眼下显然不能达到这个程度,善良的人该怎么做呢?
从大学生屡屡上当受骗的案例上看,孟天运分析说,那些向大学生求助的骗子,骗术非常低级,谎言本身也是漏洞百出的,可是众多大学生一遇到这样的问题脑子就发懵,被人轻而易举地骗倒,这充分说明现在的大学生非常缺乏临场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矛盾的经验和能力。这种缺失其实折射出目前教育的一些漏洞。从小学开始,老师和家长就应该把类似一些“案例”拿出来,解剖开来给孩子看,让孩子自己学会找出其中的矛盾所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自己分析,不至于手足无措地任人家牵着鼻子走了。记者
冷雪 赵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