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市农机局获悉,近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机化综合水平已达到70%,进入了农机化高级阶段。但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仅为55%,特别是玉米收获机械数量严重偏少,机械化收获率仅为15%,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为此,市农机部门今秋全面打响了玉米机械收获攻
坚战,唱响了玉米生产收获机械化的主旋律。 据介绍,玉米收获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具有六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使用,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二是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有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四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玉米机收农作物秸秆,每亩地可为农民增加收入100元左右;五是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料;六是有利于解决农村草堆、粪堆、垃圾堆“三大堆”问题。 为解决玉米机械化综合水平偏低的问题,市政府专门下发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单位采取得力措施,加快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步伐,5年基本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今秋玉米机收率要达到25%,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60%以上。 今年,市政府安排了100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并确定重点补贴玉米联合收获和秸秆青贮机械。目前,全市1000万元补贴资金基本落实,带动农民投入资金2340万元,购机总额达到3400多万元,共购置补贴机具330多台套。 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纷纷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玉米机械化生产中介服务和市场供求信息服务,引导农民成立以“农机户+玉米种植户+畜牧养殖户+龙头企业”(“3+1”)模式为主要形式的农机生产合作社,通过签订作业合同等形式,农机户为种植户收获玉米,作业后粉碎的玉米秸秆直接送给畜牧养殖户,养殖户生产的牛奶销售给奶业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一个增收的链条。(本报记者韩军营通讯员任洪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