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是奋起抗争、不屈不挠的历史。在民间,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历史。收藏家董再声就是其中的一位。 见到董再声是在市图书馆的西门,这里就是他举办展览的地方。门前除了一条写着“中国革命史红色珍藏特展”的红色横幅,就再没有其它的装饰了。董再声就在
这个布置简单却内容丰富的展厅里,无言地坐着,整个展厅很安静。看到记者,董再声热情地为记者做了讲述———一个用徽章串起来的中国历史。 董再声收藏的开始缘于一种化不开的徽章情结。他回忆说,父亲当年被打成右派,自己因为“出身不好”,所以没资格像同学一样佩戴像章,很羡慕别人,于是开始悄悄地收集。当时他用平时省下来的零用钱从同学们和街头孩子们的手里换取造型和纪念意义各不相同的毛主席像章,细心整理存放,1979年,27岁的董再声顶替父亲在粮油机械加工厂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当时经过近十年的收藏,董再声从单纯的喜好收藏徽章演变成了对徽章历史背景的研究;从单一的收藏毛主席像章进而扩大到搜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为了追寻这些徽章,为了了解一段历史,董再声跑遍了全国各地。从1970年到现在,董再声不但拥有15000多枚徽像章,还从每一枚普通的徽章,辐射到与这枚徽章有关的报纸报道、红头文件、历史故事,组合起来,在他那里让每一枚徽章都可以“讲述”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事件。他将各个历史时期的藏品制作成了专题画框,在画框里,有嘉兴南湖画舫的徽章,也有红色故都瑞金、共和国七面旗帜、第一支空军部队等,700个专题汇集起来,就是一部新中国的发展史。董再声说,全国收藏徽章的人虽多,但有他这样丰富藏品的人恐怕没几个。中国收藏家协会徽章专业委员会主任马京军曾经这样评价董再声:“以这种题材收集像章,你是中国的第一人。”
在采访中,董再声指着一枚铜制毛主席像章说:“这是所有像章里最珍贵的一枚,一是因为它是铜制的,在大多数铝制像章里是非常少见的。二是因为这枚像章来之不易,是用儿子看病的钱换来的。”董再声告诉记者,1991年,他带着瘫痪的儿子到济南看病,从医院出来后爱好收藏的他抱着儿子来到了济南的天桥,在一个老汉手里他发现了这枚铜制像章。他二话没说,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4斤钙奶饼干塞到那老汉手里,结果人家说什么也不换。他就抱着病儿从早上磨到下午,儿子在他怀里饿得哇哇直哭。一边是生病的儿子,一边是心爱的像章,想到为了这枚像章他连儿子的救命钱都花了,他的眼泪也不自觉地流了下来。老汉被打动了,他把像章塞到董再声的手里。
为了收集像章,董再声经常全国各地到处跑,有一次为了给“赠烈军属”系列的毛主席像章配上一件当时的相关文件,他三下兰州,火车上没有了座位,他就站着。一般人认为收藏家都家有万贯,董再声告诉记者,他已经穷得四处举债,他说自己做过工、经过商,当年背着“杠子头”和咸菜全国跑,钱全部用在收集上了。为了这份“收藏”,董再声省吃俭用,但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热,他的这一爱好渐渐成了“无底洞”,现在一家人挤在一间不足12平方的卧室里。
记者问他可曾后悔过?董再声说:“你是不是心里在笑我傻?没办法,谁叫我爱的就是这份‘红色’。”曾经有不少外地收藏者出高价买他的东西,都被他拒绝了,“一个人做一件事就得做到底,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行了。”董再声说,“收集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可以说比较完整了,能拿出来示人了,我不想把它卖到别的地方。”董再声说:“我所能做的就是以我的方式留住这段历史,让我们的下一代能更多了解它,让众多的青少年受到教育。”本报记者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