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是父母亲口传授的。”社会学者邢丕震日前在一个幼教沙龙上语出惊人。 一个非常聪明伶俐的男孩,上小学后毛病越来越多—————逃学、撒谎、找人替写作业、骗家里的钱、沉溺电子游戏等等,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问题孩子”。孩子的父母为此求教于邢丕
震。 “教育孩子要对症下药,首先要弄清楚原因。”邢丕震说,“就在我与家长聊天的时候,这个孩子向父母要钱买练习本。孩子的母亲一边掏钱一边说,买本子可以,但是不能把1元的本子说成2元从中贪污啊。孩子漫不经心地点头。” 从母亲随口说的这句话里,邢丕震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他问孩子的父母,是不是经常给孩子这样的“提醒”,家长想了想说是的,怕他学坏,所以看到一些关于小孩子错误行为的信息,比如:逃学去玩电子游戏,花钱找人写作业什么的,经常给孩子提醒。邢丕震马上告诉他们,孩子就是这样被父母亲口“教坏”了。 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有些家长经常无意间“提醒”孩子,不知不觉中把操作性很强的不良信息灌输给了孩子。你提醒他不要做什么的时候,他同时也知道了,有些事情还有那么一种做法。好奇、冒险心理是人类的天性,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更充分,于是,在自认为条件许可的时候,孩子就会去试一下,如果没被发现,而且屡试不爽,不良习惯就形成了。 孩子在5岁以前,家长要有意识地强化良性信息的灌输,孩子只需要知道事情应该怎么做就行了,父母不要“多此一句”。赵安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