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明天就是教师节,本报今天推出与老师相关的特别报道:一组中外教育方式的对比,一份教师形象调查。我们的意图并不是借此表明孰优孰劣,正如有老师所言,“只要应试教育的现状不改变,我们的老师就永远不敢像美国老师那样上课!”——老师的痛苦和矛盾
也正在于此。
人物 李一博,田家炳中学初二3班学生
李一博,一个从美国独自回来上学的“重庆崽儿”,一口重庆话;可他去年刚来学校时却一句中文都听不懂,上了两周课又跑回美国去了……
学语言
学英语:从ABC学到“A”
学中文:作文要请老师翻译
小一博真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爸爸毕业于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8岁那年,父母带着一博去了美国,在爱达荷州一个叫莫斯科(与俄罗斯首都同名)的小城住下来,爸爸从事机械工程设计,妈妈则继续念书。
刚进当地一所小学,小一博只能从ABC开始学英语。不过他很聪明,到上4年级的时候英文成绩就已经是A了,而年级里好多正宗美国小孩还考不到这么好!
糟糕的是,英语越学越好,母语却忘了——去年9月,小一博回到重庆上初中,居然一句中文都不懂!一次,教语文的周老师布置一道作文题,写“回到家乡的感想”,小一博不会写汉字,只好用英文写了几大篇;周老师无奈去找英语老师翻译成汉语,再给他批改……这事对小一博刺激不小,才上两周课他便主动提出要回家去学好母语再来。学校潘校长给他保留了学籍,用英语对他说:“小伙子,我们等你!”
果然,一年过去,当今年开学他又回来时,普通话、重庆话都说得很地道。
学知识
美国课堂:考试就考“读小说”
中国课堂:作业做到晚10时半
在美国上小学,一博最大的印象就是“动手的东西特别多,但不累”。那边没有专门的历史、地理、物理、生物等课程,统统揉成一门叫“科学”,也叫“life-science”(生活科学)。一博说到这门课眼睛放光:“我最喜欢学全球各地的气象了……”他说,老师教这些课时几乎不用教材,全用自制的精美幻灯片来放映;学到各国地理时,又会挂起大幅的地图,让学生自己到图上去找相关国家的相关城市,感觉挺有趣。
更让他兴奋的还是英语课(相当于我们的语文课),老师很少直接讲授什么,只开一个书目,上面全是从古到今很经典的文学著作,大部分是小说,让学生自己到学校图书馆去查阅,看不懂再提问。考试的方式很奇特:老师每学期并不限定你读几本小说,但会对每本小说都制定一个分值,同时定一个总分值;比如《侠盗罗宾汉》有5分,全学期总分为30分,那么你就得读满6本相当于罗宾汉的书。小一博觉得很“刺激”的是,有些很难懂的书,分值相当高,甚至相当于全学期总分,所以常有同学冒险“挑战”这种书,而老师总会笑着说,这就跟赌博一样,赌注大收获大风险也大,“美国牛仔最喜欢这样……”
通常,学生读完一本书就可以主动要求到电脑室接受考试,一共10道题,全是选择题,答对6道以上就合格,意味着你可以接着攻读下一本了。其他学科考试也几乎全是填空和选择题的机会!平时没什么家庭作业,早上8时上学,下午3时就放学,而不少老师似乎比学生还急着冲出校门“耍”!
一回到国内上学,小一博感受最明显的有两点:第一,美国学校的课太简单了,他在得克萨斯上了一年初一,可回重庆上初二,几乎不懂数学!他认为,两国同一年级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美国学生可能会比中国的低至少一年。不过第二点又让他对国内教学有些害怕:学校考试全用卷子,似乎恨不得让他把学过的所有汉字都写在上面,而且家庭作业太多,下午5时多放学,他一直做到晚上10时半!
学自立
美国老师:总说我能环球旅行
中国老师:其实一样喜欢我
小一博印象中的美国老师从没说过要学生“努力考出好成绩”之类的话,但常把“你是最棒的”、“very
veryverygood”之类的话挂在嘴上。他喜欢地理、气象知识,美国老师就动辄跟他说:“李,好好干,以后你会有机会环球旅行的,就像《80天环游地球》里的福格先生一样……”
这话对一博影响不小。去年9月,他感到自己长大了,十分思念在重庆的外公外婆,便对爸妈说想回重庆去看他们,顺便就在那边上学。爸妈同意了,小一博便孤身上了从西雅图飞北京的飞机,飞越太平洋,回到了早已认不出的重庆。上了两周课,他又孤身飞回美国。今年9月他学成母语,又独自从美国佛罗里达出发,经旧金山,飞回重庆……
一转眼在田家炳中学过了一周,这回,小一博感受到,其实中国老师像美国老师一样爱他,同学们也是。我们快离开时,小一博正好被老师请上讲台讲述他三跨太平洋的传奇故事,这是他回国后第一次“公众活动”。他十分紧张,颤抖着双手在黑板上画着自己横跨大洋大洲的路线图,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个也许将成为美国公民的重庆男孩此刻涨红了脸,任老师一把将他搂在怀里,英语老师陈伟则端着香喷喷的饭菜守在教室门口,用英语大声喊着:“Youcando
it,I see!”(我知道你能行的)。
校长感言我们的老师很矛盾
田家炳中学校长潘志刚:美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方面比不上我们,这也许是他们的一个劣势,但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其情感和综合能力。所以美国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要强得多。
有人说,为什么不把中国的基础教育和美国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呢?我想说,这是个教育体制大环境的问题。只要应试教育的现状不改变,我们的老师就永远不敢像美国老师那样上课,老师的痛苦和矛盾也正在于此。记者罗磊/文吴子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