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青岛以44枚“中国名牌”全国居亚之际
“中国名牌”迈上新台阶
2005年9月1日,北京,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布了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和2005年中国
名牌产品名单。
首批中国世界名牌共评出3枚,海尔集团的海尔牌电冰箱、海尔牌洗衣机,以及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程控交换机当选。
在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评选中,我市共有21种产品入列,其中13种产品是新入选产品,另有8种为前4年当选的中国名牌,按规定在3年有效期满后重新复评认定的产品。
“中国名牌”评选已进行了5年,在前4年的评选中,我市共有31种产品入选。至此,我市已拥有2枚“中国世界名牌”,占全国首批中国世界名牌总数的2/3;拥有44枚“中国名牌”,占全国925枚总数的4.8%,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
这是青岛发展品牌经济续写的新辉煌。这个新辉煌,让人们再一次地感受到了这座品牌城市的力量:这里诞生的品牌,已经影响了中国,正在影响世界。
一次一次的辉煌,不仅让全国各地感受到了青岛的品牌力量,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青岛来之不易的品牌经济发展之路。
名牌战略续写新辉煌
青岛是我国最早实施“名牌战略”的城市。从早期的创名牌产品到创名牌企业,再从创名牌企业到创品牌经济,进而从品牌经济向社会各领域延伸、辐射,走上今天的建设品牌城市的发展之路———在这个不断深化、不断提升的“名牌战略”发展进程中,青岛已走过了21年历程。
1984年,青岛市着手实施名牌战略。市委、市政府颁发了《1984-1990年重点产品发展规划》,确定了57种重点扶持的产品,这些产品多数是青岛的优势产品或极具市场潜力的产品,如青岛啤酒、海尔冰箱、海信(青岛)电视、双星运动鞋等。青岛的工业开始由全面发展战略转向以名牌为核心的重点发展战略。
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青岛培育出一大批名优产品。1992年,全市有78种产品获得国家质量奖,1100多种产品获部、省、市优质产品称号,31种产品获“青岛金花”产品称号。这些收获,为青岛名牌群体的形成打下了良好基础。1994年,有了10年创名牌经验的青岛,在全市工业系统开展了“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活动,开始实施第二轮名牌产品培育发展滚动计划,提出了用5-7年时间形成5个以上在国际上叫得响并具备争创国际名牌实力的产品、20-30个全国名牌产品、40-50个山东名牌产品,以及100个行业“排头兵”产品的新目标。与此同时,市政府在财政、税收、信贷、外汇、投资及产业政策上给予相应支持。
此后,青岛的名牌产品培育走上快车道,一批企业的美誉度及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企业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近几年,青岛在实施新一轮“名牌战略”中,着力培育十大、十强、十高(高新技术)和十外(外资)企业,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等国内外著名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又培育发展了红星、黄海、颐中、青钢、一汽青岛汽车厂、即发、喜盈门、英派斯、红领、巴龙、好事中等被称作“名牌战略”第二梯队的众多知名企业,促使青岛品牌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自主创新实现新价值
不断续写的品牌辉煌,是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坚持实施“名牌战略”取得的成果,也是青岛企业多年来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打造自主品牌实现的新价值。
近年来,青岛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在推进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在由传统产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的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纷纷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到企业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加强高素质科技人才培养,大力提高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从21年前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技术生产琴岛-利勃海尔牌电冰箱单一产品,到后来消化吸收再创新生产96大类、1.5万多个规格的海尔牌系列家电电子产品,多年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使海尔以616亿元跃上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的榜首,也使海尔获得了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第一枚“中国名牌”、第一个“全国质量管理奖”,并率先走出国门,成为中国的世界名牌。
从21年前引进日本技术生产青岛牌电视机单一产品,到后来坚持不懈地自主创新,再到后来创“海信”自主品牌生产出电子家电系列产品,并研发出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一颗“信芯”———一个只有饮料瓶盖大小的芯片,内部却集成着近200万个逻辑门、700多万个晶体管,要用肉眼分辨它们,至少得放大1亿倍以上。海信用4年时间研发的这枚小小的芯片,包含10项发明专利在内的30多项技术专利,打破了自我国生产彩电以来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历史。
从模仿别人“制造”,到自主创新“创造”,使青岛众多企业的品牌基础不断得到夯实。
品牌经济收获新成果
青岛走的是一条“名牌战略+自主创新”的品牌经济发展之路。
这条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成功之路,为青岛孕育出一批“中国名牌”,也使青岛产生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项目,打造出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促使青岛经济有了质与量的双飞跃:
2004年,青岛完成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24.1亿元,比2003年增长20.9%,其中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双星等10家中国名牌企业就贡献了其中的50%左右,年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实现利润等其它几项工业指标,也均占全市总量的40%以上。
200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73.7亿元,比2003年增长35.0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21%。
如今,青岛的名牌企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全市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拉动作用。
如今,名牌已成为青岛的名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市场上叫响。本报记者刘芳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