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人才——对本土文化要求更高
本报记者高鸽报道 上次本报进行奥运沙龙时,有嘉宾谈到,北京奥运会最缺少懂外语、懂技术的数字人才,预计,奥运会需要的复合型外语数字人才,北京缺少5万。
上周五,本报就专门请来北京大学生奥林匹克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语广播、空中英语教室、易中
创业等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学者、专家,就奥运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畅谈自己的体会。
主持人: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不但能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带来一个发展的契机,也能够给国家留下一大批人才。在筹办期间出现的各种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实际上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这期的沙龙,主要是从奥运人才培训的角度谈论一下。
上次的奥运沙龙,各位嘉宾总结了一下,以下这几类人才是北京奥运周期特别匮乏的,分别是数字化奥运人才、奥运组织和管理人才、体育竞赛管理人才、体育市场开发人才、熟悉奥运法律事务的人才和一些具有奥运创意的人才。但归根结底,最缺的还是复合型人才,就是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人才。请各位专家就如何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发表一下看法。
培养复合人才 首先要注重培养我国的本土文化
仰东:源于西方雅典的奥运会2008年将在北京举行,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在古老东方古都的延续。首先肯定一点,一定会给全世界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给北京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储存一些能跟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
针对北京奥运会,我觉得奥运赛事的转播,使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国家的一些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谈论技术的较多,但是老百姓恰恰听不懂这些专业术语;而外国人的解说则带有文化性,用一些很文化的语言解说比较专业的东西,老百姓一听就懂。这就要求我们的解说员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精彩的比赛,但是拥有这种能力的解说员还不多,它不但需要解说员有很深厚的英语功底,也对我们本土文化的积累有很高的要求。
同样,这就要求我们的媒体,不但要有外语,还要懂体育,更要懂得中国的语言文化。
粱岩:中国传媒大学在申奥成功之后,一直在考虑自己能为奥运提供什么样的人才?当时需要一些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比如转播、摄影、摄像,但是也要有语言方面的人才。
奥运人才的语言培养,我认为需要全方位的培养。包括,对运动员要有外语培训,在一些国际赛事上就经常出现运动员不懂裁判的意思,导致比赛吃亏的现象;还有对教练员、志愿者、裁判员等等都要有语言方面的培训。
比如志愿者,2006、2007级的大学生是奥运志愿者的主力军,我们已经有计划专门进行一些关于志愿者英语方面的培养,这将是一次全方面的培养,其中包括体育方面的知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培养。
主持人:在1993年我们第一次申奥的时候,我们很多记者在现场无法用英语进行提问,很吃亏。虽说2008年奥运会开在家门口,但是那么多的国际友人来咱家,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粱岩:现在传媒大学就承担着这方面的任务,播音系就有一个体育通道班,叫做“谁来主持奥运会”,其中就有包括体育英语、奥运知识在内等各种方面的知识培养,力求成为一个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
全方位培养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不但要学习英语的技能,还要学习国外的文化,更重要的是本国的文化。如果遇到一个外国朋友,问你“儒家文化”怎么翻译。现在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样用汉语准确地将类似的词汇翻译出来。我们准备做一个计划,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英语培训。
刘彬:其实学习一种语言只是一个载体,最后我们还是要解决一个文化的问题。
现在国内很多人都在强调学习英语的方法问题。现在奥组委里就有很多人在坚持自学英语,英语水平已经很高,但是还是有问题,不是听不懂得问题,而是表达的不很确切。
以前学的是新概念英语,但是现在很多英语已经发生变化,跟不上发展的国际语言的发展,外国朋友听着也别扭,表达的不确切。这就存在沟通和交流的问题,也就是内容和文化的问题。
在举办奥运会期间,有那么多的外国人送上门来了解中国,这是展示北京展示中国绝好的机会。如果外国人问你,这个“福”字为什么倒过来写,你怎么回答?所以我也同意要对人才进行更多的中国古老文化的培养,也有利于更好的沟通交流。
培养复合人才 其次要与市场相结合
主持人:关于奥运方面的培训,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现在人气挺热,但是市场冷,很多高校都推出了针对奥运和体育的培训,但是参加的人并不是很多。这是为什么?
宋新宇:奥运会带动体育产业,所以体育产业人才也将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比如和体育相关的器械、旅游等等相关方面。所以,人才的复合性,不但要懂自己的专业、懂外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维度,就是管理能力,这样才能称作上是复合型的人才。
现在很多大学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市场是对这些知识很有需要,比如谈判的技巧、管理的知识等等。但是一些培训课程提供给人们的内容不够实用,提供的老师也资格也不够,还有就是学习完这些培训之后,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依然模糊。如果我们进行培训后,学到的东西没有多少用处,而且也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再少的钱我也不愿意。相反,如果我进行的培训能够提供给人们更好的薪金水平,那么再多的钱别人也愿意花。
主持人:可能市场并没有这么热,会不会是炒的这么热。
刘雄:我认为还是缺少这方面的市场。没有市场的需求,在炒也还是那样,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市场的问题。
宋新宇: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我认为有需要。但是一些培训提供的证书并没有针对市场需求。有些从国际上引进的非常先进的培训,在来到国内的时候没有进行认真的汉化,不符合我国的实际,而且翻译得很差劲,导致没有人接受。我认为应该还是有市场的,只是产品的定位不对路,定价不对路,导致很多人不接受。
培养复合人才 再次要讲究方法
主持人:从国家整体来看,都特别重视对外语的培训,很多国家机关都会脱产学习外语。就想问一下,突击式的学习语言,功效如何呢?
刘彬:突击肯定有用,但是首先要强调坚持。
其次,对于不同的人,要有不同内容的培训。年龄稍微大的,只是培训口语就可以了,因为在举办奥运会期间,更多人用的只是最基本的口语,不要要很多专业的语法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但是对于英语水平比较高的人来说,说英语已经不是问题,不需要在就英语来谈论英语,更多的是需要谈论文化方面的信息,需要对他们进行管理方面和谈判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对于志愿者也同样。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预计会有10万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
志愿者主要会分为两类,一是普通志愿者,一是技术志愿者。其中有一大部分普通志愿者并不需要很高层次的英文水平,只要能够进行日常沟通已经足够。
而一些陪同,则需要比较高的英文水平。但是一个国家的代表队,需要三四个外语水平很高的陪同,北京的语言培训水平已经很高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培训。
宋新宇:其实突击英语还是有用的。我刚刚出国的时候,英语读写水平已经很好,但是口语不好,公司就把我送到英国,四个老师专门对我进行面对面的轮番轰炸,不说一句中文。两个星期以来,我对英语的听说有了很大的提高,至少我能对话了。但是要坚持。
周敏:我主张语言类型化,就是要懂得某一行业的外语,例如体育英语、新闻英语等,这些是对从业人员的。还有一类就是ABC方面的普及教育,那些就是面对广大市民的。
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英语培训。而且还可以通过外语广播,给大家一个说英语的环境。大家天天听着,慢慢的就可以提高了。否则,突击英语之后,不经常听,不经常用,则是浪费时间。
李烨辉:我认识的很多老人都在认认真真的做英语作业,学英语,这是我们社会上一个学习英语的热潮。但是我发现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英语,这就牵扯到一个学习外语的规划和定位培养的问题。
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本身也有区别。有些学习公共外语的学生,对于口语的发音和语法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很多学生对于最基本的词汇却非常头疼,这就涉及到一个文化的问题。技能的培养和文化的积累不是一个同步的问题。比如接触到佛教的东西,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否则,临时肯定不会表达。
当然,通过奥运会的契机,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的语言水平,也是一个潮流。
现在有些学生并不知道自己该为奥运会怎么样作,很茫然,我们需要有人指出我们需要我们怎么办。作为最基础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我们需要有人给我们指出来。
主持人:其实人才有很多种,不但有外语人才,还需要有管理方面的人才,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需要什么技巧呢?
宋新宇:针对管理方面的人才,我认为培训的方式一定是要多元化,应该是几个方面的结合。
首先是国内和国外的结合,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包括外语,语言环境非常重要,我在外国呆了6周,就能够开口说英语了。我们一定要走出去,才能看到我们与国外的区别,看清楚我们的优势、我们的缺点。
其次是大学内和大学外的结合。在大学内学到的知识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有很多东西在学校时接触不到,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慢慢积累,比如对突发问题的处理等。
再次是自学和有意识的教育相结合。自学非常重要,有很多高端的管理者,也在自学,是在工作中边干边学。途径有很多,可以通过网络、通过书本,而公司给他本人的教育,例如MBA课程对他的教育,则相对来讲功效就非常小了。
还有就是网上和网下的结合。现在很多知识通过网络就可以找到,而且迅速快捷,不必单纯在网下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最后就是专业和语言的结合。学习一门外语,跟国际接轨,才能更加了解你的专业在国际上的进展。
实际上我们不需要一个人才对每个专业都特别的了解,成为一个专家。只要他在面临事情的时候能够及时反映,可以准确处理就够了,谁也不会要求我们像英国人一样说英语,所以我们只要学以致用的对了。
培养复合型人才 还要针对人才
梁岩:以大学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单位和社会的培训是什么样的关系?现在很多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学成,打成了很厚的底子,在进行一些培训。所谓奥运人才,首先就应该是一种人才,其次才是把他培养成奥运人才,比如说进行一些体育知识的培训,一些奥运知识的培训。
周敏:现在大学生毕业后求职都要求有工作经验。学生很多人都会反问:“你不给我工作机会我怎么会有经验?”其实大学生不应该这么对面试者说的。在大学的时候就要积累尽可能多的工作经验,比如说在学校期间的实践。
大学生应该在学校里边学好本事,进入工作岗位立即就可以进入工作状态。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人才,才能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所以我认为做奥运会的志愿者实际上是一个锻炼自己非常好的机会。
主持人:我们谈论人才,其实人才是个非常大的概念,包括各行各业,各个领域。
刘彬: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奥运人才是个非常大的概念,举办一个成功的奥运会,其实语言不是问题。韩国和日本也不是英语语系的国家,不是照样成功举办了奥运会。
我认为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关键在于细节。这就不仅仅需要那些高端的管理层做好决策,也需要有具体的人来实施,更需要每个人把自己本职的事情做好。
奥运会召开的16天时间处处都会体现一个国家的细节,全社会的一举一动都是细节。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我们表现自己才能的最好舞台。
现在很多人感觉奥运距离我们还很遥远。一定要想什么办法让我们觉得奥运我们每个人有关系。实际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为奥运做贡献。甚至于如果能够把自己的想象力与我们的文化联系在一起,形成自己的创意,就能为奥运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