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很多路,但关键之处往往只有几步。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这句话大家一定不陌生,说起来也都会有感触。就像少年维特一样,十几二十岁的孩子,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烦
恼。学业,家庭,感情……生活中这几个主要的方面,在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的时候,也总会出其不意的给我们设下几道坎,迈过去了,人也就随之长大了成熟了;迈不过去,人生也许就此改写。
而在这样的关键之处,能伸手搀扶一下、点拨迷津的,往往是我们的老师。哪怕就是几句简单的鼓励,也能让不知该何去何从的孩子获得面对现实的勇气。搜索一下自己的回忆,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位或几位老师,曾经站在你人生的转折之处,给予你宝贵的建议和做出选择并勇敢走下去的力量呢?如果有的话,他们,就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怀念、去感恩的人。
古人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对学生讲台式的授课模式,和家长式的管教方法,往往使师生之间无法形成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也往往要么是仰视的崇敬,要么是叛逆的排斥。其实呢,走下讲台的老师,放下“园丁、蜡烛、孺子牛、灵魂工程师”这些身份之后,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叙述了当他还是学生的时候,有一天在菜市场很偶然的看到了自己的老师,正在和一个卖菜小贩讨价还价。看着这一幕他突然觉得,此刻的老师是那么真实,是像我们一样要面对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琐事的普通人。所以,做为两个完全平等的个体,学生和老师,有什么不可能敞开心扉平等的去交流去沟通呢?
以上这些,是小林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所想到的。05年的9月10日,是我们所有的人民教师的第21个教师节,在这样的日子里,不管学生(或曾经是学生)还是老师,应该都有话想说,说说对我们的人生有过重大影响的老师,说说一直想对老师表达但从未说出口的心里话,说说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感触和理解,只要是你能想到的,想要表达的,小林都乐意倾听并与你交流。
倾诉邮箱:listen@qingdaonews.com
倾诉QQ:1660418 MSN:lytecho@hotmail.com
——小林
附文:中国教师节的由来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早上一起床就忽然想到老师应该有自己的节日。”教师节的最早创意人、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这样说。
那是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当天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北京晚报》。第二天,《北京晚报》就刊出文章
《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联名,正式提议设立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
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其实早在1931年5月,教育家、南京中央大学教授爽秋、程其保等发起,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1932年,国民党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一起。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教师没有单独活动,没有特点。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有利于全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的日子,而从此以来,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今年已是第21个教师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