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宁夏永宁县的李秀荣拿起日本养子野板祥三一家的照片泣不成声(摄于8月15日)。新华社记者詹晓东摄
今年87岁的李秀荣老人于1945年11月在
哈尔滨收养了当时只有4岁的侵华日军军官的遗孤野板祥三,李秀荣和丈夫艰辛地把野板祥三养育成人,并在中国参加工作,成家生子。1992年12月,野板祥三赴日本寻亲。1994年2月野板祥三和妻子朱秀英带着一家14人赴日本横滨定居。令李秀荣难过和不解的是,野板祥三回国后从未给她打过电话,1997年,李秀荣摔成重伤,野板祥三拒绝回国探望。
新华社记者詹晓东摄
资料图:聂荣臻和在井陉战斗中救出的日本遗孤美穗子
在中国是市人大代表 回日本被迫扫厕所接受救济; 20年前返日 开口仍是“他们日本咱们中国”
感慨万千 返日孤儿融入社会难
遗孤返回日本后称: “中国人的确比日本人心胸开阔” “没有人愿意给你讲在日本适应的艰难”
从1973年中日恢复邦交以来,在黑龙江省和东北其他地区的日本遗孤和妇女就开始陆续返回日本。
据官方统计数字,截止到1983年,共计有近万名日本遗孤和妇女返回了日本国内。
那么这些遗孤和妇女返回日本后的生活又过得怎么样呢?
“中国人的确比日本人心胸开阔”
受访人:永井真由美(何红)(简称永井)
现状:日本遗孤援护局系长
在中国从小没受苦 回日努力融入社会(科长)
永井真由美是日本遗孤的幸运者和佼佼者。返日前,她是中学老师。
永井的养父母对她非常好,因为是独生女,养父母家境又很殷实,永井很自豪地告诉记者:“我进过幼儿园,那个时代没有几家有条件送孩子进幼儿园。”她说,虽然大家从小都知道她是日本人,但对她没有什么歧视。她接着说:“中国人的确比日本人心胸开阔。”
嘱咐女儿莫称遗孤后代
1981年,永井36岁时,参加了第一次寻亲团。因为养父母舍不得她离开,告诉了她一些假情报,所以寻亲落空。1985年,母亲告诉了她真实情况,她去日本寻亲很快找到了健在的父亲。寻到父亲后,永井夫妇和两个女儿一起回日本居住,他们夫妇均参加了工作。
永井说,日本与中国正相反。中国人如果知道谁是外国人,一般来说,会比对自己同胞更好,她在中国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点。而日本人对外国人比较冷淡,当然对西方人例外。而且日本人有欺负比自己弱的人的习惯。永井嘱咐女儿不要说是遗孤的后代。她解释说,这不是让孩子忘记中国,而是为了让孩子少受伤。
在日本就要超过日本人
丈夫是中国人,在中国是数学老师。刚到日本时,因为日语不好周围同事都欺负他。后来他就每天把做的事情全部记录下来,如果被“栽赃”,就拿记录。日本人发现他头脑清楚,就不敢再找事。日本公司每年要考试,如果拿到一个“免许”就可以涨一次工资,她丈夫工作十几年,拿了十几个“免许”,工资远远高过做同样工作的日本人。
永井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刚到援护局工作时,由于日语不行,加上不了解日本的习惯,也有过不少挫折。永井在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一再强调,在日本一定要超过日本人。
“日本人咋那么没有人情味呢”
返日20年 开口“他们日本咱们中国”
受访人: 山本斗男(陈万海) 现状: 日本企业员工
山本斗男是典型的关东汉子,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日本我是待得够够的了,等两年后我熬到退休立即回中国。”
山本夫妇在20世纪80年代和5个子女相继来日。因为哥哥是企业家,所以,他们全家的生活比一般的遗孤要好一些。
山本说:“当初为什么会有我们被遗弃的事,国家是要负责的。后来日本政府把我们要回来,又不安排我们的生活,把我们完全当成了包袱。”
“日本人咋那么没有人情味呢?我工作的工厂里的日本人,见我儿女每个月给我点钱,或是给我买点东西,他们就指责我不该要孩子的钱。我就和他们辩论,为什么父母可以无私地养子女,而子女却不孝敬父母?日本社会简直糟透了……”
“我常常看见日本的家庭主妇聊天,一个在门里,一个在门外,一聊俩钟头,就是不请客人进去。这叫啥事儿?咱中国多好,生活有意思。”谈话的两个多小时,山本用的一直是他们日本……咱们中国……听得出尽管来日本快20年了,但他还没有真正“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