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雏军 |
   业绩来自虚假合同业务员到处签假订单揭秘顾雏军“第一桶金”    争论始终围绕着科龙,但真正主角却是格林柯尔。还原顾雏军的本来面目,
必须还原格林柯尔。    格林柯尔:业绩来自虚假合同
   顾雏军号称自己的钱有国际背景。媒体质疑其大手笔收购时,他的经典回应是“我用的是我个人的钱,是格林柯尔集团内部的钱”,“我的钱有国际背景”。
   老顾此言似乎是站得住脚的。格林柯尔在内地的各家分公司,最终控制者乃是香港格林柯尔,确实算外资。
   然而这家外资公司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是从设在英国和天津的两家制冷剂工厂来的吗?如何解释香港格林柯尔1998年到2000年这三年间,营业收入增长3300倍的神话?
   媒体一直质疑格林柯尔制冷剂的真实销量。天津格林柯尔工厂,荒草蔓延;格林柯尔的技术含量,被专家屡屡否定。媒体对格林柯尔真实业绩的怀疑,成为当年的一桩公案,只是这神奇业绩的来源至今没有一个真切的答案。
   去年年末、今年年初,一位自称曾是“格林柯尔海南分公司业务员”的人士多次向记者指出,格林柯尔的所谓业绩来自大量的虚假合同。
   此人化名“朱建达”,他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说道,“对顾先生本人,我不是很了解。我要说的是,1999年年底他在海南成立了一家分公司,从事推广格林柯尔制冷剂的业务。主要负责人是X先生,另有两位负责人是L先生和H先生。其余基本上是业务员,有二三十人吧”。
   朱建达回忆说,为了联系业务方便,这些业务员都被冠以虚假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头衔。“当时的海南省政府很支持他,好像是省环保局吧,还专门发了文,要求各单位用格林柯尔制冷剂。但推广的效果并不好,公司成立了几个月,也没有做成一单业务。”
   “1999年底至2000年初,顾先生急于将公司在香港上市,于是指示各分公司签订大量虚假合同,数额达几亿。每个业务员都分派了任务,必须完成,否则炒鱿鱼。我就是当时帮他签了一份根本不可能履行的假合同,数额有好几十万。我所知道的情况就这些。”
   上海一位知名律师又告诉记者,“原格林柯尔子公司一位高层在顾雏军出事后找过我,希望披露一些当年格林柯尔的内情”。据该律师所知,格林柯尔故事的核心就是到处签虚假订单,“假订单多得可以用麻袋装”。
   东方高圣首席分析师冀书鹏的看法是,老顾当年这第一桶金“肯定有不少水分”。
   而此后几年内快速蹿起的庞大的格林柯尔系,正是由这里开始资金的源头。这第一桶金的“水分”,已为后来格林柯尔系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格林柯尔系:资金来源黑幕重重
   2000年夏天,格林柯尔在香港上市,为顾雏军筹得7000万美元,上市部分市值则近3亿美元。
   2001年6月,顾雏军减持香港格林柯尔股票,套现2.48亿港元;同年香港格林柯尔以预付款的形式,向顾控制的天津格林柯尔公司转移2.3亿港元制冷剂购买款;加上顾雏军2001年所获香港格林柯尔股息8000万港元———香港格林柯尔三个动作,为顾雏军提供了5.6亿元现金。
   2002年3月15日,格林柯尔以3.48亿元的价格收购科龙电器。一年后,格林柯尔再以2.07亿元控股美菱电器。5.6亿元就这样花了出去。
   连取内地上市公司,顾雏军意气风发。但是,格林柯尔一直备受外界质疑。在入主科龙之前,媒体就对格林柯尔的真实业绩表示了怀疑。在不断的质疑声中,2001年12月的某一周内,格林柯尔股价跌去60%,市值蒸发20亿港元。
   尽管格林柯尔通过诉讼、新闻发布会等手段希望挽回影响,但格林柯尔的股价或许是终于价值回归,不久之后即归于平庸,最后沦落为垃圾股。
   而顾氏的并购步伐未有退避,2003年底又耗资8亿元收购亚星客车,收购主体是扬州格林柯尔———一家顾与其父亲共有的私人公司。
   但是,收购亚星客车的钱从哪里来?顾开始含糊其词了。此时,格林柯尔的融资功能相当有限,花完最初从格林柯尔身上圈来的5.6亿元后,顾的资金来源就神秘起来了。
   渐渐地,顾雏军就成了公众眼中又一个“资本大鳄”,而这种称号常常与黑幕联系在一起。据《21世纪经济报道》整理
   相关链接
   顾雏军素描
   顾雏军,生于1959年,江苏泰县人,毕业于天津大学。1990年初次享有全国声名的时候,顾雏军31岁,被称为“顾冷冻”———他坚信自己发明的顾氏冷冻剂技术乃重大成就,但这并未得到学界的真正承认。顾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与人合作及自行创办空调厂若干,屡挫屡奋。那时是个“青年科学狂人”。
   2005年,顾“狂飙突进式”的收购,将四家上市公司控制在其私人拥有的格林柯尔集团手中,包括两家中国最大的家用制冷电器厂商———科龙与美菱。
   这中间是不太长也不太短的15年。前十年是顾雏军讳莫如深的孤身海外创业暴富的秘史,后五年则是国内资本市场上顾氏翻云覆雨手的速成史。科学奇迹的创造者、资本魔方的控制者、濒危国企的拯救者,顾雏军的戏剧人生,定格在2005年7月29日。因涉嫌经济犯罪,他于此日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