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出在资源配置和竞争中的不公平。而改革的不彻底,行政的错位、越位,是症结所在
早有经济学家指出,不要以为只要搞市场经济,就完事大吉了,市场经济也有不同的路径,有好的市场经济,也有不好的市场经济,要警惕走入不好的市场经
济的误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化,这种深化反映在舆论上,就是对不正常垄断的警惕。一个正在形成的共识是,当前一些人们反映强烈的现象,不是因为市场失灵,而是市场扭曲,也就是说,市场改革的大方向没有错,问题出在资源配置和竞争中的不公平。
比如,透过“油荒”等问题,人们更多地把矛头指向行政主导下的垄断。在较长一个阶段,各部门以立法的名义保护自己的权力,形成一种“内部人主导型改革”,许多以立法名义形成的“霸王条款”,使权力资本化,对国有资本和公共资本进行“掠夺”和“瓜分”,形成了一批行业巨无霸。但数据表明,这类企业的能耗比国际水平高出许多,技术投入却大大低于国际水平。在规模膨胀的同时,存在着国民财富的惊人浪费。同时,这些“寡头”靠着规模优势,不断地“挤出”其他国内中小企业。有分析认为,还有必要警惕这样一种可能,“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寡头”与国际资本携起手来,共同挤压其他民族企业,以维护和巩固其垄断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超额市场利润。在国家和消费者需求与集团自身利益的权衡中,当然的选择是不言自明的。“垄断性国企无权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舆论,挡不住企业在利润面前的冲动。
又比如,人们抱怨颇多的教育高收费,其深层原因,也是一方面坚持政府办大学,又允许公办大学搞什么市场化,把公共资源资本化,把公共资源当作私有资源按照市场价格出售,甚至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教育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紧缺,同时社会办学又渠道不畅,在缺少分流和竞争的情况下,“奇货可居”而导致高收费、滥收费就是必然的了。
再比如,医疗系统出现的服务差、收费高等弊端,更是千夫所指。其实,医改的问题同样是没有放开市场而造成的。有分析指出,医疗改革放开了医院商业化经营,却没有放开医疗市场准入,既有医院获得了定价权,却无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漫天要价于是成了医院们掠夺消费者剩余的最佳手段,这就是医疗价格暴涨而服务质量却没有同步提高的主要原因。与其他的行政垄断行业一样,国有医院的医生和卫生行政机关,正是医疗“改革”的最大既得利益者。行政垄断,就会供给不足,供给不足,价格自然就降不下来。在基本垄断和“供方诱导消费”(医方与患者,医方总是居于主动)的情况下,任你规定价格,任你强化监督,似乎都无济于事,明的不行,就来暗的,防不胜防。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对大众“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保障条件下,放手让市场去调节,经济条件富裕的就去享受较高档次的医疗。
改革的不彻底,行政的错位、越位,极易形成寻租,导致腐败,最终有损政府信用,造成不稳定的因素,同时,必然要加大监管成本,浪费人力物力和资源,造成内耗,加大社会运转成本。
不是市场失灵,而是市场扭曲。
我们的目标是要让一切创造财富的社会潜力充分奔涌。市场化的方向不能变!除了少数资源型和涉及国家安全命脉的领域,只有市场,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能动摇。解开改革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的症结,需要进一步从法律和制度的环节进行突破,迫使行政到位,同时放开市场。
在没有强有力的持之以恒的制度约束的情况下,要政府自己限制自己的权力,自己革自己的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转轨期已经形成的利益集团的制约和干扰,注定这是一场博弈。但无论如何,“基本建立市场体系”的“十一五”这一大目标,是不能动摇的,也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