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市民张先生拿着母亲给的药品化学名到药店去为父亲买降压药时遇到难题:当他说出这个药品的化学名时,药店的销售员一口气给他拿出了十几种不同商品名、不同包装的药品,而且价格相差几十元钱。到底是买贵的新药还是买便宜的老牌子,让张先生犯了难。最后,他只好咬咬牙,为父亲买了最贵的
那盒药。
换“汤”不换药 同药不同名价差数倍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中山路附近一家药店,果然发现了市民张先生反映的情况。一盒化学名为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的君士达新21元,而同样规格、同样剂量的一般的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才只卖6元,相差了15元。还有其它几盒起着不同商品名的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价格在15元至8元之间不等。
同样,一盒青岛国风集团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出产的用于治疗感冒的复方氨酚烷胺片价格为2元,而一盒化学名同为复方氨酚烷胺片而且规格、剂量一样的“名牌药”感康价格却为却8.5元。记者又上网搜寻了一下,发现化学名为“复方氨酚烷胺片”的药物多达149种,而且价格也都不同。
随后,记者又来到台东的几家药店,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价格相差如此之大,难道贵的新药里增添了新的药物成分?记者的疑问在一位从事药品销售十几年的药店经理那里得到了否定的回答。他随手拿起一盒药,指着上面的《说明》,对记者说:“这些新药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按照国家规定,只要是药品的化学名一样,那么药品的成分就必须完全一样!”
巨大价差,谁来买单 羊毛出在消费者身上
面对差价如此之大的药品,消费者会购买哪种药?记者随机调查了40位购药的市民。其中,有33位市民表示,在拿不准哪种药品好的情况下,他们会购买经常打广告、价格高的新药品。与此同时,记者从几家药店了解到,恰恰就是那些价格高的新药卖得最火!
在价格相对较低的同种药存在的前提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药品厂商敢把药价提高,而且实际销售还非常火爆呢?一位药品代理商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内幕:如今真正的新药很少,就目前国内制药厂的整体水平来说,真正研发全新的新药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少所谓的“新药“只不过是厂商将市面已经有的药换个包装起个新名而已。还有一些厂家所谓推出的“新药”,属于那种剂型改革等“改良的新药”。比如,把原来的注射剂改为胶囊剂,把胶囊剂改为颗粒剂、片剂等;或者是在产品的使用说明上增加新的适应症,比如原来是可用于呼吸系统消炎,现在增加了泌尿系统消炎等。
如今,制药厂多推出那些临床使用相对稳定成熟而且在市场上销售已经相对稳定的药。为了让自己的药从其他同类药中抢夺市场,厂商需要增强三个环节。一是用于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从而给消费者造成该药是最好的新药的印象;二是用于加大开药医生回扣,医院会更青睐高价药品,医生也更愿意为患者用这种药;三是增加对药店的让利,从而让药店将该药摆在显著位置,并且销售员极力向消费者推荐该药。而增强这些环节的经费自然要用提高药价来解决。说到底,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增加的这些费用自然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
别只看名牌新药贵药 买药还需因人而异
“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千万不要让那些起着各种新名字的药品挑花了眼。那些所谓的新药或者一些价格很贵的药未必就是药效最好的药。”岛城几大医疗机构的药剂专家坦诚向记者介绍,即使药物成分完全一样、制药工艺完全一样,不同的人吃了也会有不同的效果。
为此,专家们建议市民,在购买药品时,不要一味购买那些价格昂贵的新药。最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或者咨询有关懂药的专家之后再购买。(记者
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