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五年七月十九日美国总统布什评价美中关系的现状说,美中关系十分重要,十分有活力,“这是个良好的关系,但也是复杂的关系”。
严格地说,在当代美国兴起过三波“中国热”。第一波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第二波“中国热”发生在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华前后。目前的第三波“中国热”始
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历经中国“机遇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到了今年终于汇集为布什的美中关系“复杂论”。
美国当前的“中国热”与前两波“中国热”,所处的时空和背景的内涵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前是美苏争霸、“世界三分”,现在是美欲维持“一极化”但世界要走向“地球村”;当时是意识形态严重对峙,现在是泛政治化的经济问题挂帅;那时是美国从围堵、接触,到意图“演变”中国,现在则是已从“全面接触”进入了相互撞击、相互影响、相互融入的阶段。
美国当前的“中国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从“虚”落到“实”,从政、学、新闻界走进“寻常百姓家”。过去美国的“中国热”都是由政、学、新闻界中的“意见领袖”根据政治、军事、经济等热点议题点燃起来的,与民众日常生活甚少直接关联;但今天,美国民众忽然发现,他们不但置身“中国热”中而且正在参与制造“中国热”。然而,就在他们分享着中国发展的成果的同时,在一些“意见领袖”的引导下,美国公众也很容易把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不如意的事,归咎到中国近年的崛起上来——中国的高速发展,抢占了国际能源,使得汽油价格飙升,让美国人的荷包变薄了;中国高质廉价的劳工和优惠政策,吸引美国企业纷纷出走,砸碎了美国工人的饭碗。这波“中国热”对于美国民众来说,是可以触及、实实在在的,是利益与冲突并存、喜与忧参半的。
美国传播理论大师、修辞批评学“梦幻主题分析”方法论的开山鼻祖厄尼斯特?博尔曼认为,“人们很少能够了解复杂事件的全貌,但绝大多数的人渴望了解发生在他们周遭或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事。他们对事务的了解,是参与到梦幻主题之中去,并在那里接受主角们演绎后对事件提出的解释。”他进一步指出,“我们不必然为理智所说服。我们经常是被一些与我们梦幻联系在一起的暗示所说服。”根据此一被美国大众传播界广泛用来研究群众集体思维之形成,以及用来制定有效影响集体思维的策略的理论,当前“中国热”的上述特点,正是美国通过“梦幻”重新认识中国和通过“梦幻”构筑新的对华政策的最好“场景”,其结果既可能促使美国民众把中国的崛起视为是机遇,而乐观其成甚至积极参与,也可能刺激他们把中国的崛起视为是对美国尤其是对他们个人的威胁,而设法加以遏制甚至予以打击、破坏。因此,美国当前的“中国热”的走向,关乎美中关系发展的性质,关乎中华腾飞的进程,关乎在美国安身立命的华人华侨的切身利益。
尽管以中文为载体的华文传媒,在美国这个以英文为官方语言的社会里是不可能成为主流媒体的。但美国华文传媒是能够而且应该利用‘多元化’、打出‘族裔牌’,通过采访的手段、报道的力度,和提供‘华人角度’的评论,去引导并影响包括英文媒体在内的美国主流社会的。为此,美国华文传媒应当达成以下共识:(一)美国华文传媒要公正平实地报道今日中国,以架筑起美国华人华侨与祖(籍)国感情的桥梁,从而汇集起美国华人华侨一致民意,以促使美国主流社会屏除荒谬的“中国威胁论”心态;(二)美国华文传媒要旗帜鲜明地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以引导美国华人华侨民意毫不含糊地“反独促统”,从而敦促美国政府妥善处理美中两国之间最关键、最敏感的“台湾问题”。只有在达成这两项目标之后,美国华文传媒才能实践增强美中关系,以完成维护华人华侨在美合法权益,提高美国华人华侨在本地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此一最根本的使命。
中新社北京九月一日电(作者 美国《侨报》总编辑 郑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