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营市作出规划,准备用10年的时间,依托当地湿地资源,投入600多亿元巨资,对湿地进行保护和扩建,将东营市建成国内首个“湿地之城”。
资金从何来
东营市要建“湿地之城”,600多亿的资金从何而来?东营市规划局的一位负责人说,资金来源主要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外
贷款、山东省政府、国家林业局、山东省林业局、东营市及下辖的县区。由于该规划尚未正式出台,各级的出资比例不便于公布,但他介绍,东营市及下辖的县区出资数额不会太大。
投资哪些项目
据悉,此次规划中的湿地恢复和生态保护工程,具有防洪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湿地恢复工程实施后,不仅能够防治洪水漫滩,让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正常生存、繁衍和协调发展,而且能使淤改后的土地每亩年增产值100元以上;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则可以有效维护湿地生态平衡,进一步救治、保护动植物,有利于湿地研究、野生动物植物保护研究,极大提高湿地生态环境和鸟类栖息环境保护水平。
计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回用发展鱼塘、稻田、芦苇塘并将其建成新兴的旅游景点。城区的生活垃圾处理,采用无害化综合处理系统,能够生产三个系列的有机肥料。为动植物建设家园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恢复工程,保证生态系统正常生存、繁衍和协调发展。农业水土综合整治和百万亩盐碱地改良工程,既保证更多的清水流入渤海,又能大面积改善渤海岸边的土壤质量。东营沿海百公里防污海堤建设工程,能够将跑冒滴漏的陆域污染挡在渤海之外,同时,保护滩涂水产养殖区不受海潮侵袭,成为保护渤海环境的“钢铁长城”。
新的保护计划还将黄河新造的湿地纳入保护范围。黄河携带泥沙每年在入海口沉积成大面积的陆地,自1976年5月黄河改道后,到目前为止,黄河所携带泥沙在黄河口地区共生成陆地约330平方公里。这些新造陆地及其滩涂浅海区均为湿地,水生动植物丰富,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今后一并将其纳入重点湿地的保护范围。
另外,湿地恢复和保护也将促进旅游资源的发展。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刘月良总工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其原始状态的自然面貌,造就了以野、奇、特、新为主要特点的河口景观、湿地景观、草地景观和海滩景观。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为我国研究河口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充分、原始的材料。因此,在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事业是大有前途的。
为谁作贡献
湿地恢复和保护让东营市作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牺牲。
湿地不但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淡水资源、均化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东营市境内目前有湿地面积15.3万公顷,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经专家考察认定,保护区内现有各种野生动植物1921种,属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动植物有丹顶鹤、松江鲈鱼、野大豆等50余种。此外,天然草场、天然实生柳林和天然怪柳灌木林也在保护区内大面积分布。
前几年,东营就加大了环境保护投资。2002年东营市投资16亿元,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了五项工程。今年5月,东营又投资2000万建黄河三角洲大型湿地公园,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约88.8公顷,公园建成后,可使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并使城内水系循环与城外水系循环相连接,实现城市水质的生物净化。
为防止滥垦土地破坏湿地,东营市新近做出规定,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小岛河口及莱州湾滩涂湿地等重要湿地内一律禁止开垦或随意变更土地用途的行为。对随意开垦或变更土地用途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努力恢复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征,并依法追究责任。
当地还扩大了湿地保护的范围,建立了灵活多样的保护小区。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为核心,向外围扩展,设立外围缓冲保护区;同时在非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重点、大面积的典型湿地,如小岛河口及莱州湾滩涂湿地,建立灵活多样的保护小区。
群众是否支持
湿地保护最重要的是保护自然状态,不能随意进行开发。有地不能开发,还要出钱保护,虽然大多数东营人认同政府的作法,但有人也认为,各级政府应对此作一些补偿。
刘月良认为,湿地保护是着重保护其生态功能,但湿地不仅是一种生态资源,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之一,其所承载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也不能完全忽略。在满足湿地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保证生活居住在湿地周围人的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对此,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尤为必要。他建议应通过对湿地区划的划分,加以区别对待:在湿地核心区,由于禁止从事任何开发活动,国家应当通过征收的方式将非国有湿地变为国家所有,对原权利人予以充分补偿,使其生存脱离对湿地的依赖。(记者王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