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一市民郭先生无意中收藏的两张已经泛黄的“修了证书”(即毕业证书)和“赏状”(即奖状),竟是日军侵华并对中国青年进行奴化教育的铁证。今天,记者见到这两张证书并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记者看到,这两张证书比普通的A4打印纸张略大一些,由于年代久远,整个纸张已经发黄。上面有毛笔字书写的文
字并印着日本国旗。其中一张上右边第一行写着“修了证书”的字样,随后写着学员“刘景铭”的名字,左起第二行写着时间“昭和十五年(1940年)三月二十七日”,最后落款为“济南市第二青年训练所所长陆军炮兵中尉野本茂一”。证书上还盖有“济南市第二青年训练所”和“野本茂一”的印章。另一张证书上写着“赏状”以及“学术成绩优良”的字样,也是发给同一人的证书,从时间上看两张证书是同一天颁发的。
收藏者郭军告诉记者,这两张证书是他2001年在旧书摊上买书时无意中发现的,当时他认为比较少见,就收藏了起来。近日他翻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在河南也曾出现过类似的“修了证书”。
济宁市博物馆馆长朱承山介绍说,这样的“修了证书”是在当年日军侵入济南以后,为达到长期统治目的,在思想上对中国民众进行奴化教育的证据。朱馆长表示,这种训练所对学员进行教育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对学校教员进行奴化教育,以便与日军控制学校;另一种可能性就是日军为了培养间谍专门组织的短期培训班。济宁市党史研究室的乔老师告诉记者,日军在侵华期间,在全国各地组织了不少类似的青年训练所,主要针对中国青年进行奴化教育。这两张“修了证书”和“赏状”见证了那段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