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多平方的厂房、20多台缝纫设备、40名工人,规模不大的阜安街道办事处太平地居委会加工厂是胶州市首家以福利为主的社区加工企业,70%的员工是大龄下岗女工。一片亲情融入“大家庭” 太平地居委会位于胶州老城区,居民1万多人,仅下岗失业工人就有277人,贫困户30户,
家庭困难党员13人。成立社区加工厂,居委会主任王彦华可谓第一功臣,“我们在走访中,看到有的人每顿饭只有一个咸菜,连鸡蛋也吃不上,有的家庭孩子上不起大学,心里真的很不好受。” 这些困难人家的生活深深触动了居委会的当家人,作为“家长”应为他们做点什么?“先进性教育活动不就要让老百姓得实惠吗?”王彦华和大家讨论着,围绕为社区大家庭服务集思广益,她们仔细地分析起建立社区加工厂的有利条件:现在服装加工行业因为贸易制度的逐步完善已逐步正规,行业风险较小;居委会中下岗失业人员以女性为主,招收员工自然不成问题;至于最难解决的厂房问题已变成了“定数”,刚刚建成的居委会里有现成的空房可以利用,省去一大笔租房费用。
有了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建立社区加工厂顺顺当当地摆上了居委会工作议程。在热心人的帮助下,东挪西借10万元,购进20多台电动缝纫机,经过一个月的试营业,8月上旬,这家以福利为目的胶州市首家社区服装加工厂开业了,20多个下岗失业女工欢喜上岗。拿到600多块钱的工资,43岁的下岗女工刘云逢感动地流了泪水。
满腔激情为了那份责任
万事开头难。其实建设社区加工厂早在筹划之中,2004年,当太平地居委会主任看到一个叫栾世富的下岗工人,年轻又是大学生,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脑子里就有了社区加工厂的雏形。于是对他进行重点培养,培养他入了党,并派到一家外贸服装加工厂学习了一年多。”从生产流程到对外贸易全会了,现在是我们加工厂的顶梁柱。”提起社区加工厂的负责人,王彦华喜不自禁。
说起建厂初期栾世富脸上仍难掩激动的神情,“建厂那会收拾厂房、出去给厂子跑手续、找资金外出买设备、联系客户什么都要操心,每天干12个小时都觉得不够用,没白没黑,但为了让社区居民早点挣上钱,大家拧成一股劲撑了过来。”
“当时真的是这样”,居委会下岗女工陈伟深有感触,“刚开始那会儿,我们这群重新上岗的姐妹经常一大早自发过来打扫厂房,布置车间。上来设备后,早晚加班地熟悉设备练习技术,也不知道哪来的这股劲,跟刚参加工作的小青年一样。其实想想也是,我们都40多岁的人了,能有再上岗的机会真是求什么也求不来的。”
小小的社区加工厂在大家的努力下也逐步走向了正规,现在和多家外贸服装厂都有了稳定的业务联系。梁学勇赵姗姗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