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一步步做起来的,开始可能没有核心技术;要想让应市产品占领市场,那就必须创造品牌。”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如此理解核心技术与创品牌的关系
本报记者 宋学春
不少人认为,只有拥有了核心技术,企业才具备做名牌的实力。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品牌与核心技术是企业经营的两个层面问题。
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同样可以做出名牌。比如海信,虽然今天大家关注于它在芯片上的突破,但是20年前它其实同样缺乏核心技术,但海信的牌子却早在它拥有核心技术前已经深入人心了。
规模和渠道制胜的年代
海信的前身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成立的青岛无线电二厂,最初只有十几个员工,生产半导体收音机。1979年更名为青岛电视机总厂。1994年,海信集团公司成立。
上个世纪80年代是“规模经济和渠道制胜的年代。这渠道就是引进国外技术,这规模就是利用国外的平台和方案组装彩电。”海信人这样评价当时的情景。
海信也不例外,1984年,引进日本松下技术和设备生产的第一台14英寸彩电走下生产线。1992年,周厚健上任青岛电视机厂厂长,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索尼、东芝、松下几乎占据整个中国彩电市场,传统彩电很快发展到技术成熟期。
“不上项目等死,上项目是找死”。90年代初,不少企业由于引进项目而陷入经营困境,这是因为当引进了一个产品,又为生产该产品而投资引进设备建设厂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当时引进的先进产品很快变成不先进的或落后的产品,若自身没有开发能力,此时的设备和厂房便成为包袱。
如何避开这两难境地?海信则采用了技术孵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即每涉足一个新的领域,海信先成立研究所,进行该领域的技术研发,由研究所裂变成公司,一步步往前推进。自1993年以来涉入的新产业,如空调、计算机、软件、防火墙、移动通信等,公司无一例外。
海信坦言,当时产品中的核心技术,即所采用的“集成电路”,没有一款是海信研发的。但海信认为,这是技术积累的第一步,是跨越不过去的。
“核心技术可以追,但步骤无法省略。面对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矛盾、面对重市场还是重技术的选择,海信势必为这无法省略的步骤付出忍耐寂寞的代价,我们将‘技术立企’变成企业的‘基本法’,永不动摇。”周厚健说这句话时铿锵有力。海信将“技术立企”,走品牌之路,提高到一个“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对待,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社会宣布:海信不参与价格竞争,要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服务,创国际名牌”的发展战略应对市场竞争。
完美制造和市场营销
2000年2月26日,海信集团在北京宣布:自3月1日起,向北京等地市场推出系列低价变频空调。两款名为“工薪变频”的海信变频空调的价格分别为3680元和3880元,降幅达1000多元,一下子拉开了与众多品牌主流机型的价格差。当年,海信原本年度销售计划不过40万套,而至10月份已完成50多万套,年终完成60万套。
与其他空调制造商一样,海信手中并未握有核心技术,他们从日本日立公司进口的变频压缩机与标价5100元的变频空调所使用的压缩机并无二致。然而,海信的工程师们最终将变频空调的成本压缩下来。
如何压缩的?变频空调关键还要看电流的控制,也就是控制变频压缩机工作的程序,这一程序控制模块原先也是依赖进口,现在是由海信自己来做,仅此一项节约成本400多元。除了技术成本之外,生产规模比上年翻了一番多,产量也增加了一倍多,折旧费降低了一半,折合在每套空调中的生产成本下降了100多元;同时规模的扩大,也使每台空调广告宣传等费用降低了100多元,实际生产成本的降低共有700元左右。
周厚健认为,当时,海信尽管不拥有核心技术,却拥有核心竞争力。他将核心竞争力归纳为:完美制造和市场营销。他的“完美制造”,有时候也被他称为“精细制造”,事实上绝大部分只是制造工艺的改进。
2000年8月,海信在北京多家大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刊出醒目广告:50万元谁能拿走,海信“防火墙”邀请全球高手检测。与其一向不事张扬的个性相反,海信“防火墙”在北京中关村摆设“擂台”。
1997年,马来西亚曾有同样场景的“设擂”行为,结果4万美金的奖励,几分钟之内就落入两个黑客手中。
海信对此似乎满不在乎,他们为数码科技公司生产的防火墙取名“8341”,这是中国最负盛名的一支警卫部队的番号。到了9月1日,海信防火墙全球检测活动结束,无人攻破的结局和媒体的关注,证明活动是成功的。海信最终将50万元奖金捐给了国家相关的网络安全协会。事实上,这是海信借此机会进行的一次大型广告营销活动。
技术与速度双飞跃
“没有技术的速度不扎实,但没有速度的技术可能是累赘。”海信采取了技术与速度并重战略。
从速度上说,海信可以说是日新月异。2000年以来,海信先后建设和改造完成了青岛信息产业园、贵阳产业园和在辽宁、淄博、南京、湖州、北京以及南非、匈牙利、巴基斯坦等地的生产基地,已拥有800万台彩电、300万套空调、400万部CDMA手机、160万台冰箱及150万台计算机以及防火墙、服务器等数码设备的强大产能。2004年,海信的彩电总销售额在全国已进入前三名。在南非,海信成为当地与索尼、松下齐名的畅销品牌,产品还销往周边的纳米比亚、莱索托、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巴西,海信变频空调享有良好口碑,并在智利、苏里南等国家发展态势良好;在欧洲,海信空调成功抢滩意大利,并以此为中心辐射到希腊、塞浦路斯、西班牙、法国、土耳其等国家……
海信每年的研发投入大概占销售收入的5%。截止到2004年年底,海信投入到技术研发上的资金达13.6亿元。
而最使海信自豪的是突破芯片。今年6月26日,海信集团在北京发布了我国音视频领域第一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7月2日,海信分布在青岛、辽宁、贵阳、淄博和临沂全国五大彩电生产基地同时正式下线信芯彩电。海信集团总裁于淑珉认为,“信芯”的诞生以及应用,是海信多年坚持“技术立企”方针不动摇的重要成果,海信电视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因此,必将大大提高海信电视推陈出新的速度,提高彩电产业的赢利能力。
“信芯”完全采用自主设计,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信芯”设计已经达到了百万门级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水平———它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制程,采用CMOS(互补性金属氧化半导体,一种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制造工艺,内部集成了近200万个逻辑门,700多万个晶体管。而包括9项发明专利在内的30多项技术专利,充分表明“信芯”在国际芯片界的技术水准。为了充分表达此次自主创新的胜利带给中国企业和中国工业的意义,该芯片被命名为“HIVIEW信芯”。
截至8月15日,装备了“信芯”的数万台海信电视已经上市。海信计划将在更大规模的海信电视上以自有芯片替代外国芯。自己的产品用自己的元器件,成本降低是必然的。不仅如此,“信芯”使海信在核心技术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当对“外国芯片”的技术依赖被打破,核心原材料采购的“议价能力”就被海信掌握。这一点,进入8月以来已经表现出来:42英寸海信大液晶彩电,价格由2.5万元降到1.9999万元。海信平板电视连续10个月国内销量遥遥领先。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29日 第十五版)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