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蒋培宇
胶东半岛容纳了青岛、烟台和威海三大山东明星城市,它们将成为山东省赶超广东的重要筹码。
山东省给胶东半岛的定位是“国际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10年半岛制造业基地的GDP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在2004年4811.61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多。在2004年,山东省GDP尽管排全国第三,但距第
二名江苏仅相差22亿元,而到2010年,如果半岛制造基地如期崛起,在这场GDP的马拉松赛跑中,第一名的广东也可能被超越。
1万亿GDP目标与“韩国牌”
胶东半岛1万亿GDP计划出炉于2003年7月。山东省常务副省长林廷生和盘托出了山东省对胶东半岛的倚重之心:把胶东半岛建设成为面向日韩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加工制造业基地,青岛、烟台、威海3市GDP增加到1万亿元。
同时,山东继续以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表露无遗。“青岛、烟台、威海3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33%(2002年)提高到47%(2010年)。”林廷生说。随后,半岛制造业基地规划新鲜出炉。按照规划,半岛制造基地要发展的重点产业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及家电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化工医药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等。
作为对半岛制造基地规划的细化,青岛、烟台和威海都分别做了自己的产业规划。青岛将重点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工业,船舶制造及修理工业,石油化工产业,电子家电产业。烟台的重点则在机械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食品加工业和黄金及加工业。为此,烟台还在城市北部沿海规划建设长约210公里的经济产业带。威海则根据自己的拥有全国最大的渔具、轮胎、医用高分子、木工机械、地毯等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渔业生产加工基地等优势,规划全力打造相关产业的制造业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实现目标的途径则是承接欧美和日韩制造业转移,其中最重要的是韩国制造业。于是,打韩国牌成了山东省各政府部门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韩国人特别是韩国企业发现,在山东他们受到明星般的待遇。在青岛、威海和烟台,当地政府均兴建了“韩国城”,对韩国人进行感情投资,努力使在山东的韩国人找到家的感觉。青岛则走得更远,今年5月干脆到韩国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青岛——最适合韩国人投资创业和生活居住的城市”。
相对于其他地方,胶东半岛确实和韩国有地缘上的优势。胶东半岛离韩国最近处不足100海里,即使较远的青岛,乘飞机也只需1小时10分钟就可到达韩国。目前在胶东半岛的韩国人众多,仅在青岛常住和流动的韩国人据估计达10万人,是韩国人最多的中国城市。韩国人也发现,胶东半岛生活和投资远比其他地区方便舒适,例如青岛,韩文已经和英语并列成为重要的外语,许多公共场所,往往是中、英、韩三种文字共同出现。越来越多的韩国人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许多韩国人举家搬到青岛,孩子在青岛上学,到上大学或服兵役时再回到韩国,工作时又往往回到青岛。韩国投资贸易公社青岛办事处一位官员说,韩国人和日本人及欧美人不同,到山东投资是把家也搬过来了,表明了对山东的重视,“在韩国有一句话,现在谁不重视山东谁就会落伍”。
这种环境优势是胶东半岛崛起的底牌之一,也是山东对韩引资的优势所在。
“半岛制造”的背后“区位窘境”
半岛制造基地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对外引资的品牌,它更多的是山东面临外部竞争压力下一种求变的策略。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山东在区域经济竞争中的劣势渐渐显现。在山东南面,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板块,经济辐射能力已经超越浙江、苏南,蔓延至江西、安徽、苏北等地区。在山东的西部,河南省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战略,成为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的枢纽的“野心”昭然若揭。在山东北面,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向河北、山西、内蒙古及山东省等地扩张的势头越来越明显。而在国家振兴东北战略的带动下,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也正在加速崛起。在整个环渤海经济圈,山东的发展空间被竞争对手不断压缩和蚕食,其竞争的激烈从各自的港口战略可见一斑,大连港、天津港和青岛港均表示要分别投资上百亿元,将各自的港口建设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表面上看三家的目标是韩国釜山港,因为谁超越釜山港谁就将达成目标,但实际上在环渤海经济圈内没有决出胜负的话,和釜山港决战将处于两面夹击的窘境。
在这场区域经济的角逐中,山东的劣势相当明显,它既没有辽东半岛握有的国家政策优势,也没有京津的政治辐射力,更没有长三角的强大经济带动力。山东实际已经处于相当尴尬的发展境地。
山东省开始紧急谋划应对方案,不久半岛制造业基地规划出台。山东对半岛制造基地寄予厚望,“半岛强,则山东强”,这是山东省上下结成的共识。
山东推出半岛制造基地也是精心考虑的结果。青岛虽然号称山东龙头城市,但它在山东的经济辐射力无法和长三角的上海,珠三角的广州和深圳相比,它和烟台的距离拉得不是太大,以2004年为例,青岛的GDP为2164亿元,烟台市为1631亿元,两者差距533亿元,在山东2004年GDP超千亿的除青岛、烟台外,有6个城市。由于青岛在山东省不是绝对的强大,其经济幅射力无法带动山东甚至胶东半岛,有时烟台和青岛还暗中较劲,如青岛有一个吞吐量过亿吨的青岛港,烟台也筹划将烟台港建设成亿吨大港,青岛港一直想吞并烟台港,但始终未能如愿。在这种情况下,山东只有把集合了优质资产的胶东半岛整体包装推出,才能顺利达成目标。这是山东面对区域竞争的最优解。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