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超级女声》火了,仔细研究《超级女声》的成功之处,无非是真实、互动。举个例子,《超级女声》
短信投票之后,节目还会回复。在网络时代,“互动”无疑是观众对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正当诉求。
种种关于《超级女声》“黑幕”的传说,证明观众在饱受歌手“假唱”、排行榜作假、文艺晚会录播的种种蒙骗之后,对当下娱乐评比的真实性不免存疑。但对于《超级女声》节目的“互动”性,人们大抵都是满意的,交口称赞的。这就是人气所在。
其实,《超级女声》正在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一场由电视、短信、网络合力,加上传统媒体炒作而形成的商业事件。
《超级女声》之“超”,并不在于几个“女声”,而在于节目运作所制造的巨大商机。
传统的主流文艺节目确实应当从这档节目火爆一时现象中吸取经验教训。
《超级女声》之长,正是国内传统主流文艺之短。在中国,许多文化艺术产品的生成,往往将人民大众、普通观众排除在外。在文化界采访,记者常常听到创作者侃侃而谈,要“提升”观众水准,要“普及”经典、高雅艺术,却很少听闻让观众参与其中,和观众互动。难怪我们的许多演出、影视作品,往往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生产出来,却被观众所冷落。
文艺对普通观众需求的忽视是危险的。本来娱乐有娱乐的地界,文艺有文艺的地盘,前者制造文化快餐,后者孕育精神食粮。但如果主流文艺不能和观众“互动”起来,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精神需求,就只能看着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孙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