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25日电(记者陆文军)“中小学教材一说到中国就是‘地大物博’,我看早就该改成‘地大物不博’。”在近日上海市政协召开的一次关于“节约型社会”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沈思如是说。
沈思认为,中国现在资源非常紧缺,总量并不丰富,人均资源拥有量就更少得可怜。现在必须要从娃娃抓起,灌
输一种资源匮乏的紧迫感,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珍惜资源,节约利用的理念,而不是盲目去培育“地大物博”的虚荣心。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资源瓶颈制约作用已逐步显现,如果不加以正确规划引导,放任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强调所谓“地大物博”的片面观念,必然导致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制约中国未来发展。据资料显示,在世界144个被排名统计的国家中,我国资源总量显得比较“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非常落后,人均煤资源排在50位以后,淡水资源量排不进前55位,土地、耕地、森林等资源远远排在100位以后。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和9.7%。
沈思提醒,美国的发展模式并不值得中国效仿,美国以占世界不到5%的人口,却消耗世界25%的能源。而中国的孩子以后如果都按这个思路来建设国家,大手大脚对待资源、能源,全世界能源用尽都不够。
沈思指出,节约能源、适度消费的习惯的养成主要靠观念转变,需要长期教育、从小培养。日本是世界上资源最匮乏的地区,但国民资源危机感却很强,也是世界上节能、环保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这有赖于日本节能教育和资源匮乏教育到位。
沈思呼吁,应尽早把“地大物博”论请出中小学课本,让一些触目惊心的中国人均资源拥有量的数据取而代之,倒可以让孩子更冷静、更客观地面对中国的资源问题。
编辑:林彦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