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均薇
“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再划出一条漂亮的上行曲线。夏粮总产39.28万吨,增加5.21万吨;瓜菜、茶叶、果品实现总产106.68万吨,总收入15.17亿元,同比增收0.32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14.5元,同比增长16.2%。
农业税逐步减免,粮
食直补,良种、农机具补贴等强有力的支农政策涵养了农村经济,给农业以“休养生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在市场和气候条件变数较大的背景下,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城乡发展的互动性、互补性越来越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人”该往哪些方向努力?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提高农业自身造血和平衡功能,化解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市农业局局长孔宪斌如是说。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节约型农业是重头戏。今年以来,我市已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3.5万亩,省以上资金1000余万元;争取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资金300万元。针对农业投资成本高、科技转化率低和资源匮乏的实际,市农业局在全市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百千万”活动,组织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包一百个村、一千个农户、培训一万名农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同时以科技示范基地为平台,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以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此外,以农业信息网为依托,逐步健全市县乡三级信息网络,力争突破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
以提高比较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我市农业发展的实际,市农业局重点围绕茶叶、果品、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计划年内增加高效经济作物面积10万亩。瓜菜要扩大反季节种植和设施化栽培;果品突出发展特色和名优新品种,扩大高档水果和加工专用果品生产;茶叶继续扩大生产面积和生产规模;加快培植食用菌、花卉、药材等新兴产业,有条件的地方培植壮大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
农村工业化进程,是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市农业局加大扶持力度,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帮扶龙头企业制度,力争帮扶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分别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计划年内新增加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同时,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改革,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把股份制、合作制引入产业化经营,使企业与农民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今年,已争取国家和省“阳光工程”培训资金120万元,计划1万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
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