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方区残疾人中,“十姐妹”的名头叫得很响。遇到困难找十姐妹,她们会伸出最热情的双手;遇到烦恼找十姐妹,她们会给予最诚挚的问候。 这是一群普通的残疾人:马秀荷、柯玉秋、陈常贵、夏连芳……她们以姐妹的名义走到一起,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面对着残酷的命运
。“我做你的眼睛,你做我的耳朵”,这是她们最朴素的心愿。 提起十姐妹,不能不提马秀荷。曹桂香说起大姐马秀荷激动得泪水涟涟。去年春天,曹桂香因糖尿病并发症发作入院治疗。听说吃蒲公英有利于控制糖尿病,只有一只右手的马大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带着小铲,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挖来蒲公英,认真烹制后专程送到医院。
对于马秀荷来说,这只是一件太小的事儿。“人嘛,就应该这样互相帮助。”她说。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只有一只右手,但她的按摩技术却远近闻名,许多人慕名前来找她按摩。然而,马秀荷却从不因此而怠慢了免费接受康复按摩的残疾人。现在她还在给四个残疾孩子免费按摩。“一个孩子按摩一次少说也得一个多小时,如果收费,怎么也要30、40元吧。可是马姐从来都不提钱的事。”一位知情者这样说。
去年,十姐妹中的王秋香想向有关部门争取一下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然而重度残疾的她实在对要上的那些台阶犯愁。又是马秀荷,主动陪她来到那个部门,还瞒着王秋香随身携带了现金和银行存折。虽然,最后没有动用这笔钱,但王秋香却记得了这份浓浓的情谊。
现在,马秀荷的自强服务社已吸纳30多名残疾人就业,为他们解决了生计问题。
互相帮助,既是十姐妹共同的目的,也是她们共同的行动。今年4月,残疾人焦淑芳要到济南看病,家人因各种原因无法陪她前往。而重度残疾的她更是无法单独到济南去。十姐妹中的柯玉秋和陈常贵两位老大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陪同焦淑芳去了人生地不熟的济南。柯玉秋是聋哑人,而陈常贵眼睛不好,这一路上,她们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陈常贵说,最犯愁的就是好多地方没有残疾人通道,两个人只好抬着焦淑芳的轮椅上上下下。临回来的那天,她们从医院出来后,陈常贵本想去公交车站了解一下可不可以坐公交车回旅馆。当她看完公交站牌时,却发现柯大姐已经推着焦淑芳走得没了踪影。原来,柯大姐因为听力的问题,根本没有注意到陈常贵已走到公交车站。
十姐妹中的王秋香擅长做手工。从今年4月开始,她开始教十几个智力有残疾的孩子做手工活儿。这些孩子理解力差,王秋香手把手地教他们。健全人几遍就能学会,这些孩子就得教上十几遍、几十遍。不过一分辛苦一分收获,王秋香收获的是这些智障孩子最真挚的感情。每天早上,孩子们会准时来到她家楼下,推着她的轮椅来四方区残联。中午时,孩子们争着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饭菜拿来给她吃。经过王秋香的培训,已经有几位智障孩子的技能得到提高并找到工作。
十姐妹不仅关心身边的残疾人,也关心着健全人。河西街道的王蓓是个苦命的孩子。还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失踪了,爷爷又是位盲人,叔叔是精神病人,家里生活十分贫困。残疾人十姐妹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主动走进这个特殊的家庭。尽管她们自己也不富裕,但还是捐出钱来,资助王蓓读书。十姐妹之一的赵承君说,只有学到了谋生的技能,这个孩子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不管怎样,我们也要尽点绵薄之力帮助孩子上学。
给予,会让人变得伟大。尽管她们本身面临着
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然而,伟大的奉献精神却始终成为她们最好的诠释。每到夏秋季节,十姐妹就开始忙起来,她们要抓紧时间为青岛盲校的孩子们每人编织毛线手套。近几年来,几乎每年的十月份,天气还没有冷,一双双暖暖的手套就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上。每到春节之前,十姐妹也要忙一阵子。因为她们要赶在过年时送给残疾人、孤寡老人新棉被。从买被套、棉花开始,她们就不停地忙着。仅马秀荷一人,在两年的时间里就做了49床棉被送给需要的人。
十姐妹的行动让这个集体充满了温暖。现在,先后又有4人参加到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来。不过,无论人员怎样变化,残疾人十姐妹的名称没有变,还有一点更是不变的,那就是彼此关心、互相帮助———“我做你的眼睛,你做我的耳朵。”本报记者姜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