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记全国“银龄行动十佳老人”薛振伦
援助菏泽那么长时间,酷爱摄影的薛振伦却一直没能到闻名中外的“曹州牡丹园”一饱眼福,这对他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遗憾。但是,每当想起在菏泽的每个日日夜夜,他又释然了。工作
着,比什么都美好。 初识薛振伦,是在胶南市黄山中学一个绿树荫荫的小院里。魁梧硬朗的身板和精神矍铄的面容,让你无法相信他已是66岁的老人;极富感染力的谈吐间或爽朗的笑声,又忽然让人怀疑年龄是否还是生命历程的标识。
2004年6月,从黄山中学退休后的薛振伦报名参加了青岛市“银龄行动”,并被任命为山东省老年知识分子志愿者援助菏泽行动工作团青岛分团团长,带领21名志愿者赴菏泽开展教育、医疗、农业等服务。半年的援助工作结束后,日前他被评为全国“银龄行动十佳老人”。
“这么高的奖项,我受之有愧,许多老战友做出的贡献比我大得多。”捧着全国“银龄行动十佳老人”烫金证书,薛振伦并没有显出异常的兴奋,反而有些局促不安。
2004年6月10日,青岛团抵达菏泽。薛振伦等8人被安排在“齐鲁音乐学院”担任政治、音乐、表演等学科教学。
一到学院,薛振伦就发现,那里正在使用的教材根本不适应专业教育。教材不适合怎么给学生上课?薛振伦连夜召集老战友研究办法。他说:“我们是来援助的,不能给学院增加负担,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把工作干好,决不能给咱青岛团脸上抹黑!没有教材,咱们自己编!”
薛振伦自费购买了多种资料,同其他老师一起结合音乐学院的实际开始编写教材,几天几夜熬下来,身体健壮的薛振伦瘦了一大圈。薛振伦教的是政治课,在教学时,他没有就理论空空而谈,而是深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讲外面大环境,大形势。因为他知道,在这个贫困地区,给学生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观念远比理论学习更重要。
薛振伦他们住的是学校的招待所,后面就是铁路,每天晚上,刺耳的机车声扰得他们无法入睡。更让他受不了的是那里的高温酷暑。还有就是生活不习惯,他最受不了那里饭菜的异常辛辣。
到菏泽没有两周,薛振伦就病倒了,连续发高烧。晚上给老伴打电话,被敏感的老伴察觉到了,逼着让他回青岛治疗,他不同意。老伴哭着说,“平时你连个头痛脑热都没有,这次肯定病得不轻。你都这么大年纪了,真不知道你到那里自找罪受图个啥。”的确,薛振伦的儿女都事业有成,他早应该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了。但他仍觉着自己很年轻,还有许多事要做。
作为老教师,薛振伦教课自然没得说。作为团长,他还要抓好其他工作。牡丹区水龙机械厂生产的秸秆还田机因质量问题销路不畅,厂子濒临倒闭,几百名工人面临失业。薛振伦急得火烧火燎,他带领青岛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的两名推广研究员住进了厂子。与满院的野草相伴度过了五个日夜,问题终于找到了,是齿轮啮合不紧导致机器发热。500台机器经过改造,没几天销售一空,销售收入300多万元。
厂子活了,工人笑了。
为把企业做大做强,薛振伦和工程师对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提出了“抓领导观念转变、抓工人素质提高、抓企业技术革新”的意见,得到企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并立即组织实施。同时,他们又为企业联系新上了柴油机喷油气体项目,年可新增销售收入500万元。
薛振伦在生活上非常关心老战友。与薛振伦一同去的退休教师李学信有高血压、心脏病,当初是隐瞒了病情才得以如愿参加“银龄行动”的。李学信告诉我们,他与薛振伦住在一起,老薛几乎每晚都要起来,轻手轻脚地走到他床前,听他的呼吸是否均匀,怕他心脏病复发。就是老薛自己病了那几天,半夜也老起来观察他,自己被感动得鼻子酸酸的。
对待工作,薛振伦却非常严厉。教表演课的赵昆老师说,老薛嘴上常挂着一句话,“我们要代表青岛的形象。”赵昆有40年的烟龄,一天至少吸两盒,薛振伦硬逼着他不准在校园里吸烟,一天下来,憋得要命。其实薛振伦对自己要求更高。菏泽史称“天下之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那期间,薛振伦买书就花了近3000元。在他看来,人越老越需要学习,“三天不学习,见人无话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有所乐,正是因为老有所为。“再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报名参加!”薛振伦说,普通的话语折射出的心中信念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奉献者永远是快乐的!本报记者韩军营通讯员刘涛董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