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中山路南端。臧磊摄 |
打造步行街、太平路下沉、商业业态多元化……商家给中山路“
开药方”
青岛的中山路有着百年历史。这里曾经是青岛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最集中的地方,也是青岛人以及外地游客购物消费的天堂。可如今,这里没有书店、没有像样的影剧院、没有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专卖店、旗舰店,连可以坐下来的茶馆和小吃店都难以寻觅,停车难、如厕难……整条中山路的功能日渐衰退,历史的脉搏、文化的积淀、市民的依赖情结正在逐渐淡漠。
今年8月初,市南区政府从青岛中山置业公司手中全面“接管”了中山路改造工程,并对原有的改造方案进行了调整。昨天下午,市南区区委书记郄晋生、副区长孙兆军、市经贸委助理巡视员刘勇与海滨、百盛、天真、亨得利、国货、盛锡福、春和楼、妇儿用品商店、新视界等多家中山路上“老字号”、大商家的有关负责人进行了长达4个多小时的座谈,为重振中山路开出“药方”。
改造要“小步快跑”
“其实中山路的问题,首先在于改造的步骤问题。”新视界总经理林峰分析认为,“大拆大建只会彻底地破坏中山路的人气。”林峰说,“商业消费有习惯因素,但中山路整体改造如同突然休克,以前习惯于在这里消费的消费者看到改造了就到别的地方购物去了,等到再开街时,人家已经有了新的消费场所并形成习惯,不会轻易回来了。所以说,传统商业街改造‘一锅端’非常危险。中山路的改造必须抓紧时间‘小步快跑’、局部修改,这样商圈的人气才不会被破坏殆尽。”
“所以,不妨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海滨总经理李立明建议说,政府可对沿街建筑立面进行统一设计、整修,清理无序广告、招牌,恢复老建筑原貌,并动员商家按统一规划自行对门头进行个性化、特色化的装修改造,这样既延续了中山路百年老街的历史文脉,又可避免大规模拆建。
以步行街为“突破口”
依托现有资源,打造一条集旅游、文化、购物、休闲四位一体的“步行街”,以此作为中山路未来繁荣的“突破口”。“百年老店”亨得利总经理萧文章的这个说法得到多人赞同。至于如何实施,与会者纷纷建议,不妨采取分段限时步行街的改造办法,即先进行中山路南段(德县路以南至栈桥)限时车辆通行(亦可小型车辆与人流混行)的步行街改造试点,对道路进行铺装、绿化、美化,增加雕塑、园艺、休闲和商业设施,形成典型的步行街格局;后期,可根据试点效果予以调整。
与栈桥实现人流互通
“中山路本是一条长龙,一直蜿蜒至栈桥,可惜被截断了,所以就没人气了。”盛锡福总经理李振林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栈桥这一城市‘公园’有着集聚大量人流的潜在作用,因此将栈桥与中山路连通,实现人流平交,引导大量旅游人群进入中山路,就成为中山路商贸区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山路人气、商气的有力保障。”分析个中原因后,李振林建议说,政府可利用现有人行过街地道结构基础,进行部分改造,改“车上人下”为“人上车下”,实行太平路下沉,实现中山路与栈桥间的人流互通,将栈桥旅游、休闲人群吸引到中山路休闲、消费。
多设休闲、娱乐、餐饮场所
“中山路的衰败绝对不仅仅是人脉、地脉的简单关系。目前,中山路还存在着业态单一和功能不全等亟待解决的难题。”妇儿用品商店总经理庄玉华表示,按国际惯例,商业街的购物功能只占40%,餐饮占30%、休闲娱乐占30%,而目前中山路的购物功能店铺大约占了85%左右,且大多数店铺定位雷同,此外,据外地商业街的有关调查表明,有79%的人逛商业街是为特色小吃而来,而目前中山路缺少的,恰好是这一特色。
“缺乏新颖性、特色的休闲、娱乐、餐饮场所,缺乏一流商业街应有的社会影响力。仅凭百货业支撑中山路的业态组合不会得到消费者的垂青。”庄玉华认为,中山路的商业形态应多元化,比如增加西餐厅、美容院、品质不错的咖啡厅和特色小吃店等,并做好配套设施的建设,为人们创造一种休闲、舒适的购物氛围。“若将中山路定位为旅游、文化、购物三位一体的休闲步行街,随之而来的必将是业态调整。”记者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