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交给省级电视台承办;饮酒大篷通过招标由专业公司搭建;文艺演出不再由官方出面邀请“大腕”,而是由电视台或专业演出公司操办,政府为节日提供的只是宏观的指导和更加到位的管理服务。综观第十五届青岛国际啤酒节,这种市场化的印记愈加深刻。
政府主办→民办公
助→以节养节
参与了十届啤酒节的市啤酒节办公室主任王兰波对啤酒节这种日益加深的市场化进程感受颇深。他说,创办伊始,啤酒节的主办、承办两个角色均由政府担当,后来逐渐演变为“民办公助”,现在已完全实现市场化运作,靠其自身的引力来吸纳资金、产生动力、以节养节。如今,节日呈现出高度市场化的状态,但这一良好状态并非“自然”的过程和等待的结果,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人为“催熟”的力量。啤酒节办公室近年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
据介绍,青岛国际啤酒节最初是在市政府积极推动下办起来的。最初的几届,市政府着眼于节庆活动的长远效益,每年都要投入为数不少的资金作为办节经费,尽管当时也有一些近似商业化的运作方式,但更多的是政府牵头。从第七届开始,随着啤酒节知名度的提高,节庆活动内容扩展到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经贸展示等领域,其投入、产出渐入良性循环,政府投入比重逐年减少。近两年,啤酒节已趟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以节养节”的路子,主要板块和单项活动基本由承办单位自收自支、自求平衡,政府只对部分活动投入少量启动资金。
与此同时,啤酒节“管办分离”的倾向也日益明显。往届啤酒节,市啤酒节办公室既是承办者,也是管理者,这种管办不分的办节模式,在办节初期确能起到主导和推动作用。但随着啤酒节规模和档次的提升,特别是节日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办节模式已不适应开放度强、兼容性广和一节多元的发展形势要求。“管办分离”可以使啤酒节办公室腾出更多的精力做好规划、管理、协调、服务和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使节日的各项活动更加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从而实现与国际通行重大节庆活动承办方式的有机接轨。
“市场化”印记无处不在
那么,今年啤酒节的市场化运作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用王兰波的话说,叫“无处不在”。
首先是开幕式。以往由政府主办的开幕式,既耗人力,又费钱财。今年,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全部交给山东电视台操作,仪式隆重而不失节俭。
其次是饮酒大篷。今年全部的饮酒大篷及附属设施由德国一家专业公司搭建,费用从各参节啤酒厂商交给市啤酒节办公室的场地租赁费中支出。
在娱乐方面,今年的啤酒嘉年华完全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由专业公司自己“搭台唱戏”,与啤酒城会场在形象和利益上有合有分,分中带合,合中互动,相得益彰。
在文艺演出方面,今年也完全导入“市场轨道”。比如啤酒城中心舞台的演出活动,过去都是由市啤酒节办公室出面邀请名家名角前来助阵。如今,中心舞台的所有演出节目全部交由电视台或专业公司来策划、包装、承办。今年由齐鲁电视台在啤酒城中心舞台运作的《梦想中国》、《“中国星”流行音乐大赛》、《“中国星”声乐器乐大赛》三个高档次文艺赛事已成为啤酒城文艺活动的亮点,每晚都能吸引众多的游客光临。而在中心舞台上的饮酒大赛也不再由市啤酒节办公室操办,而是交由青岛电视台《满汉全席》栏目组运作。如此一来,不仅节约了政府投资,而且借力于媒体的传播优势,提高了节目档次,扩大了宣传面,有力促进了啤酒节特色板块的形成和固化。
“市场化”的印记还体现在本届啤酒节门票、各类证卡、参节指南等平面媒体的广告赞助上。在这些证件或服务手册上,广告赞助商多的达十几家,通过这些广告位的出让,市啤酒节办公室也筹集了部分办节费用。
另外,通过市场化运作,在不作任何投入的情况下,啤酒节办公室利用分布在1000多座楼宇和19个城市的传媒、巴士在线等视频广告,对节日进行了宣传。
往年由啤酒节办公室出资组织的啤酒城内花车艺术巡游也逐渐由市民唱起了主角,参与巡游的许多是自愿报名的义务演出者,行头自备,车马费自付。由此一来,不仅增加了啤酒节的“亲民性”,还减少了办节开支。
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和推介,啤酒节的名气和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从而吸引了啤酒厂商之外的各类展销活动,比如汽车展销、工艺品展销、纪念品销售、餐饮摊点、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经贸展会等,他们的参与在丰富节日内容的同时,也贡献了相当一笔资金。
由于行政办节的色彩逐渐淡化,企业担当主角的意识不断提升,也促动了参节厂商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发挥,使啤酒节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
政府:强化管理提升服务
啤酒节的众多活动基本上都实现了市场化运作,那么政府部门干什么呢?答案是:管理与服务。
据市啤酒节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政府在举办啤酒节中发挥的作用在这一届是最大的。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节前和节中。
节前,市啤酒节办公室加大了对啤酒节的品牌宣传和推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啤酒节。啤酒节办公室今年还投入几百万元对啤酒城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完善了城内布局,使啤酒城更适合厂商参展和大众狂欢。在面貌一新的啤酒城内,还增加了诸如公厕、休息座椅、遮阳棚、洗手盆、导游图和指示牌等诸多便民服务设施。
节中,“轻装上阵”的政府部门加强了管理和服务。管理上,对参展的各类厂商要求更严,尤其在饮食卫生上,今年市、区两级卫生监督部门共出动几十人,每天在城内巡逻检查。在治安方面,市、区两级公安部门全力支持,不仅设立了固定的报警站,而且设立了流动岗。此外,还有城管、工商、交通等部门的人员现场执法监管。在服务方面,专业的环卫公司每天负责及时清扫城内卫生,使啤酒城在参节游客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清洁的面貌。与此同时,啤酒节办公室还设立了集接待、导游、救助、医护、商务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开辟旅游团队入城“绿色通道”,为入城游客服务。所有这些服务水平的提高,促使啤酒节走向正规化、专业化和国际化,保证了节庆活动的顺利进行。
当然,参照“资金筹措多元化、业务操作社会化、经营管理专业化、活动承办契约化、成本平衡效益化、管节办节规范化”等节事活动所遵循的市场化原则,青岛国际啤酒节还有一些距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相信日益成熟的啤酒节在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方面也会越发成熟。本报记者霍峰本报通讯员孟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