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灿若星河的企业群落中,自主品牌和OEM(贴牌生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形态。
虽然,为数不少的企业都有过OEM———将自己的产品贴上知名公司的商标,仅仅赚取加工费的经历,但这些企业一旦成了气候,大多会走上发展自主品牌的道路。毕竟,自主品牌犹如恒星,自己发
光发热,在企业星空中光彩夺目;OEM却像行星,即使能发出些许光芒,也是从恒星那里“借”来的。所以,但凡想基业常青的企业,无不以做大做强自主品牌为己任,青岛双星集团概莫能外。
双星这一崛起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自主品牌,在20多年的时间里,由单一制鞋业裂变发展为制鞋、轮胎、服装、机械、热电五大支柱产业,拥有制鞋、轮胎两个“中国名牌”和制鞋业惟一的“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超过100亿元。目前,印有“双星”商标的产品,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双星这一自主品牌,已然像恒星一样,自己发光,辉耀世界。
是什么力量推动双星不断壮大,成长为一个璀璨夺目的自主品牌?双星集团总裁汪海认为,力量的源泉来自三个“极端”———极端珍视自主品牌,极端注重自主技术,极端重视自主创新。
极端珍视自主品牌
与大多数制造企业一样,双星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过OEM的经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双星通过对工艺、技术的反复改造,成功实现了“抛尼”、“布鲁克斯”等世界鞋业名牌在双星的生产,每年返销欧美市场100多万双鞋。
假如那时的双星就此止步,中国不过多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加工车间”而已。实际上,双星自贴牌生产之初,就定下了“从追随模仿,到创新超越”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谋求与国际制鞋先进水平接轨,然后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在OEM期间,双星建立了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研发队伍,在产品研发上做到“开发一代、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设计安装了国内第一条高档冷粘鞋流水线;创立组建了全国制鞋业第一家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十几年下来,双星逐步具备了“叫板”世界鞋业名牌的实力,于是也就有了“为什么叫双星”的精彩对话。
在一次发布会上,美国制鞋业巨头布鲁克斯的大胡子老板问:“你们的鞋为什么叫双星?”汪海回答:“一颗星代表东半球,另一颗星代表西半球,双星就是叫响全世界的名牌之星。”一句对白,已显赫地透露出双星对自主品牌的极端珍爱,透露出双星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勃勃雄心。
双星出口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将自主品牌推向国际制鞋市场,双星因地制宜,因时而变,主要采取五种策略。其一,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海外分公司及海外代理,如在美国、德国、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分公司和代理处,负责专门的双星海外品牌销售及维护;其二,针对小批量双星品牌的出口订单,直接与当地销售商签订销售合同,进行小批量非长线订单的出口;其三,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形象宣传等方面,均投入大量人、财、物进行精心运作,如设立双星英文网站,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鞋展、德国GDS鞋展等国际展会,提高品牌知名度;其四,树立战略眼光,增强品牌意识,强化商标的专属性,在33个国家成功注册double★商标,在55个国家成功注册doublestar、名人商标;其五,渠道联合,借船出海,如double★品牌已成功进入中东地区家乐福大卖场。
在做大做强鞋业品牌之后,双星又充分利用自身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向其它产业延伸,涉足轮胎、服装、机械、热电等产业,并且都取得了极大成功。特别是在轮胎产业,双星制造的“汽车鞋”,同样潇洒地“走”向世界各地。今年上半年,双星轮胎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印尼、韩国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88%。
极端注重自主技术
一个自主品牌想与国际名牌争雄,必然要在高端市场见个分晓;而要博弈高端,必然要在核心技术上一较长短。对制造企业来说,这已然是一条市场铁律。深谙此理的双星,始终极端注重自主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将其作为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首要条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在硬件上达到国际水准,双星在拥有国家级制鞋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又从国外购进最先进的研发设备,投资数百万美元建成了国内最齐全、最完善的检测中心,并将其打造成国内惟一一家由企业自主创办的国家级制鞋检测站。
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虚位以待,接下来当然要专业技术人员大显身手了。在双星,技术人员要求“四员合一”———既是技术员、开发员,又是质检员、信息员,他们必须深入生产和市场一线,同时精研国际同行业最新技术和理论,然后创新出自主技术。实践证明,“四员合一”不同凡响。近年来,双星技术人员不但自主开发出多种系列的休闲化、轻量化、卫生化大众旅游鞋产品,而且开发出一系列高级运动鞋,大量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BR/SBR基多相高聚物共混鞋底材料、绝缘特种皮鞋、空调气垫鞋、橡塑共混微孔底的研制开发,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轮胎是双星介入较晚的产业,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刚打“轮胎牌”的时候,双星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局面,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怎么办?这时,汪海下了“死命令”:“房子再紧张也要建好实验室,资金再紧张也要买检测实验设备。”在两年的时间里,双星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实验和设计仪器,组建了科研技术开发中心,并使所有新产品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制开发。为掌握国际最新技术动向,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双星先后6次派遣67人次赴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世界知名轮胎企业参观学习,同时加大产、学、研合作,海纳百川,为我所用。
继承传统优秀的,借鉴外来先进的,创造双星独有的———在这一创新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双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轮胎设计的核心技术,目前已成功研制出新型无内胎钢丝胎、无内胎工程胎、砂石轮胎等56种新产品,其中有7项至今保持独家生产的优势,10余项已申请国家专利。
极端重视自主创新
双星进行自主创新,用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方式———全员创新。用汪海的话说,就是“打一场自主创新的人民战争”。这意味着,自主创新不只是技术人员的事,而是每一个员工的事。在双星,每个员工都是创新的主体,都要将大脑中蕴藏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双星有关负责人介绍,几年以前,双星就将自主创新纳入制度化管理,上至厂长经理,下到机台操作工,工资都与创新挂钩,并将创新的软任务变成184条创新硬指标,规定“一个单位一个月不创新扣罚负责人100元,两个月不创新扣罚200元,3个月不创新待岗”。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对贡献突出的创新员工予以重奖、重用。双星技术开发部部长沙淑芬,最初是一名普通员工,可她勤于钻研,屡有创见,于是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很快提拔起来。王志宝原先是双星轮胎总公司子午胎一厂的一名年轻工人。从2003年8月至今,他率领创新小组完成了15个创新项目,每年可为双星节约资金350多万元。今年3月,他被聘任为工程技师。
在全员创新的过程中,一线工人的名字与其发明的先进操作法一起,成为双星乃至国内同行中的“金字招牌”。“刘海峰贴扒操作法”、“张宏包布操作法”、“学东气下料套裁法”、“传秋二次起模刮回边法”……截至目前,双星员工已创造出近500个先进操作法,提出近6000条合理化建议,创造效益近2000万元。今年以来,双星共实现创新项目2100多项。
双星有这样一句口号:有创新精神的工人有力量。正是这种全员创新的力量,推动着双星不断开发出自主技术,不断在高端市场上攻城略地,不断在广袤的世界企业星空中发出耀眼光芒。 本报记者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