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录取中,省内众多考生在各种承诺的诱惑下,与青岛滨海学院签订了《录取协议书》,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空欢喜一场———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未被该校录取,有些考生甚至只填报了滨海一个志愿,因而至今也未被其他学校录取。
希
望的开头———拿到《预录取通知书》
据考生孙某说,报考之前,滨海学院的老师告诉他,如果能到学校签一个《录取协议》,学校会优先录取他。招生老师一通诱导,孙某交了保证金、签了协议。
“我考了379分,老师说过了350分,一旦签了协议,录取希望非常非常大。老师又说以我这个分数,报滨海学院一个志愿就行,肯定被录取,多余的报了也是白报。”一心想进青岛本地学校的孙某,在得到如此肯定的承诺后,感到自己的双脚已经迈进了滨海学院。“毕竟,除了口头承诺,还有一纸协议撑腰,心里一点都不担心!”
滨海学院把录取签协议的分数线划在了350分,还与一些低于350分的考生签订了《补录协议》。协议中约定“乙方学生在甲方报名并被预录取后,乙方学生不需要7月25日至26日再填报专科、高职志愿。若一旦填报志愿,有可能被其它民办院校录取,由此产生后果由乙方学生自负”,正是因为这个条款的存在,众多考生在填报专科志愿时,只选择了滨海学院一个学校。
孙某说,“那天和我一起签协议的,少说有一百来人,大家听到老师的承诺,都很高兴,钱也交得爽快。老师还说了,那天算是人比较少的一天。”孙某说,学校发给他们《预录取通知书》。
绝望的结果———学校通知未录取
孙某和那些一样高兴的考生们等到的是未被录取的通知。
专科录取结束后,青岛滨海学院的录取分数线划定文科473分、理科469分。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已经签订《协议》的考生里爆炸。由于很多考生只填报了滨海一个志愿。而今年高考报名,专科二批次不设调剂,对于这部分考生来说,不仅要面对一志愿落榜的结果,更要面对无学可上的惨痛事实。
考生们愤怒了。最近几天,成群结伴的考生和家长来到学校寻求解决方法;学校的招生在线咨询栏目里,也满是有关《协议》的问题;百度“帖吧”上,有人召集考生一起起诉滨海学院……
“学校给的答复是今年的分数高得出乎意料,才会导致协议考生录取不了。学校说,录取政策不是个人和学校能定的,录取的大政策如此,学校也没办法。”
为了学校不履行协议的问题,王先生已经找过学校很多次了,除了以上的解释之外,全是“保持冷静”、“理智对待”、“考大学就是有风险的”这样搪塞和说教的话。对于学校的解释,王先生感到很不满意,他质问学校:“既然大政策你无力改变,和我们签的协议还有什么意义?”
省招办说法———从高到低录取不可撼动
在学校与学生签订的录取协议书中规定,考生必须是山东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必须是青岛滨海学院;学生须交保证金2000元(报到时可将收据带回充当学费),若学生被正式录取,无论什么原因不按时报到上学此费一律不退;学校在网上录取时,可对乙方优先录取;一旦有不可抗拒因素,学生未被正式录取而被其它院校录取,甲方如数退还保证金。整个协议的关键部分,是学校承诺的“优先录取”。那么,这个“优先录取”是如何操作的呢?优惠幅度又有多大呢?
“当时,光听他们说了,这一点还真没问仔细。从他们给的信息来讲,就是过了350分,录取就是肯定的。”小孙说,学校跟考生谈的都是很实际的问题,说的都比“优先录取”要实在、可信。
为了查证滨海学院有否给协议考生以“优先”,昨天记者拨打了省招办的高考录取监督电话进行咨询。省招办的工作人员表示,学校与考生签订录取协议,完全是校方自己行为,与省招办无关;高考网上远程录取,每个学校同批次、同类型考生,严格按照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任何学校都不例外;省招办不会依照学校与学生签订协议的内容,而改变从高到低录取的政策。
学校表态
告我们去吧!
昨天,记者假称受朋友委托,向负责此事的滨海学院招办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当记者开门见山地将省招办的答复转述出来之后,这位工作人员脸色突变,反问:“你是来寻求法律解决问题的?你问省招办干嘛?你既然问省招办,就去找省招办吧!”记者表示此行目的是希望解决问题,结果这位工作人员变本加厉地说:“让他告我们去吧!爱怎么告怎么告!”记者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