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街、台东三路商业步行街、青岛啤酒街、青岛文化街……这些饱含城市文化内涵、承载城市功能的特色街,在市北区这片不大的城区不断涌现。 新与旧、动与静、雅与俗,特色街在这些强烈的反差中,彰显着老街新貌的独特魅力,同时折射出市北区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攻坚破难的勇气,见证了他们积极探索老城区改造新模式、建设优秀特色城区的历程。 老城区改造档次升级
作为老城区,市北人口众多,基础条件差。近年来,市北区委、区政府结合辖区实际,不等不靠,先后完成了多片棚户区改造工程及面积约20.2万平方米的东部村庄改造、108片约83.9万平方米的旧城改造,改善了城区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旧城改造如果仅仅停留在房屋拆建这一层次上,那就很难实现城区新的发展和跨越。市北区的决策者认为,老城区改造要注重挖掘其特有的文化内涵,通过拆迁、改造、调整、美化、修复等综合手段,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持老城区特色,使市北区在短时间内旧貌换新颜。
东西快速路一期建成通车后,道路两侧建筑破烂、布局凌乱的问题也随之显露。今年初,市北区本着“近期整治,远期改造”的目标,全面实施了聊城路至海信立交桥段全长5公里的东西快速路两侧综合整治工程。整治中,他们对老式建筑“修旧如旧”,精雕细刻,尽力恢复其原有风貌;对建设年代较近的建筑,则根据区域内整体风格,采取了粉刷立面、“平改坡”等多种手法修复改造,并在沿街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如今,东西快速路两侧面貌有了明显改变,粉刷一新的七彩墙体、别具匠心的女儿墙设计和烟囱造型,使这里的景观令人耳目一新。
全长1000米的黄台路周边是青岛旧城风貌保护区。由于年久失修,道路两侧30余栋德、日式建筑已不复当年风采。今年,市北区对这一区域进行了全面的保护性修复和整治。如今的黄台路环境幽雅,景色宜人,修复一新的德、日式建筑群成为我市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
特色街打造城市名片
特色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市北区在老城区改造中,注重完善城区功能,挖掘特有的城市资源,打出了一张张“特色牌”。
百年青岛,百年青啤。作为第一瓶青岛啤酒的诞生地,登州路56号一直传承和浓缩着青岛啤酒以至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今年以来,市北区积极挖掘这一特殊资源,依托青啤这一世界知名品牌,致力于将这条百年老街建设成名副其实的青岛啤酒街。
啤酒街改造范围东起延安二路,西至广饶路,全长近1000米。整条街的设计紧紧围绕“青岛啤酒”这一品牌做文章。巨大的啤酒罐、变形的啤酒瓶、溢出啤酒泡沫的街头小品……同时,青岛啤酒厂的通透围挡墙,也使厂内的古典建筑与街道融为一体。
与之毗邻的青岛昌乐路文化街改造工程今年也已全面启动。十几年前依托昌乐路建成的青岛文化市场已呈老态,简陋的临时建筑和破旧的厂房更让这里缺乏生机与活力。在这次文化街改造过程中,市北区有关部门将把现有建筑统一改造成欧式风格,以突出青岛的建筑特色。改造后,昌乐路将成为集文化商品交易、文化创作、文艺演出、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特色街。
特色,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市北区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在老城区改造中,要突出文化底蕴和历史脉络,辩证地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力求保持老城区特有的风格。这位负责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只有体现文化特色,注重对文化的挖掘,才能形成个性和特色,才能激发居民对城区的认同感。也只有这样,城市才不再是钢筋水泥形成的丛林。
特色街助推都市经济
城市的活力体现于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特色街在商贸、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助力。市北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改街、造街不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聚集人气和商气,为了完善城区的各项功能。特色街的建设、形成,能够进一步强化城区功能,吸引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从而产生商业业态的集聚效应,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台东三路商业步行街过去只是一条不显眼的商业老街。去年,市北区下大力气改善了这条街的环境:在17座楼房、2万多平方米的墙体上,精心绘制了色彩各异、内容不同的大型壁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彩色画廊;聘请上海、深圳等地专家进行亮化设计,将夜晚的台东三路装扮得灯火通明;设置了内容丰富的街内地下小品,以充分展现青岛历史。在环境得到美化的同时,周边经济也蓬勃发展起来。与改造前相比,台东三路周边商铺租价与售价普遍上涨30%-50%,税收则翻了两番。
市北区的特色街已渐成气候,逐步形成了辽宁路科技街、台东商贸区步行街、延安二路婚纱摄影街、镇江北路家具街、青岛啤酒街、青岛文化街等一批特色鲜明的街区。
筑巢而后引凤。特色街区的形成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记者在青岛啤酒街采访时了解到,随着这条特色街的改建,周边人气、商机渐浓,夜晚的街上坐满了前来品尝啤酒的人们。据市工商局市北分局登州路工商所的同志介绍,近期,这条街上已有4、5家店铺转营餐饮,而有这一意向的个体商户也不在少数。
伴随着特色街的发展脚步,市北区“商贸兴区”战略有了更加铿锵的足音,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当然用数字说明最有说服力———今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56.26亿元,同比增长2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304万元,同比增长33.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586万元,同比增长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5亿元,同比增长18.7%。
本报记者姜慧丽本报通讯员李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