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在决定战争胜负
年近30的鲍女士是一位出版研究人员,她所在的科研所刚组织了去卢沟桥抗战纪念馆参观。她告诉记者,印象中里面主要是关于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内容,看过后觉得,共产党与民众真的是融为一体。
“小孩子都拿着红缨枪站岗,真正是全民抗战。”她说。关于国
民党抗战的要少一些,但她对一位国民党将领的一首诗作印象深刻,其中两句是“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今年早些时候,连战和宋楚瑜的大陆访问轰动一时,使人看到了两岸关系积极的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纪念活动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功绩”作为“四个着力”之一,有了更多深意。
“关于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问题,其实我们在学术上已经解决了,比较客观地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抗战,基调是可以的。可能在某些具体战役等方面会有一些分歧。”何理表示。
对于国民党正面抗战的宣传,支绍曾表示,“像薛岳这样的国民党将领过去是不可能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抗战英雄纪念榜的。”
大陆史学家的研究认为,正是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发动了起来,才使得日本侵略者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一个政府和一支军队,而是整整一个由四亿五千万人组成的中华民族。这样的力量,是什么力量也无法打垮的。
告诉下一代不犯同样错误
对日军暴行的揭露是此次抗战60周年纪念的另一大重点。
“此次纪念活动中对战后遗留问题的突出关注,也算是对日本右翼在一系列问题上挑衅的回答吧。”支绍曾表示,此次对抗战中日军暴行的揭露力度比50周年时更大。
首先是拓宽了领域,例如通过与德国纽伦堡审判的比较,批判了东京审判的不彻底,天皇没有承担应该担当的战争责任,并对战后日本右翼制造的一系列事件进行批判。
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强迫劳工和强征慰安妇、歪曲甚至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事件,均是日本右翼近年来大做文章的话题。
鲍女士平时与战争和日本有关的事务接触不多,她在参观以后深受触动:“小时候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印象,主要是从历史课本和电影、电视上得来的,而这次看到里面展览的一些日军暴行具体的残忍图片,让人觉得真不是人类能做出得出来的。”
虽远离市区,但近来去卢沟桥抗战纪念馆参观的人很多,每天超过一万人。
北京大学社会学在读博士冯先生最近读了一些关于抗战纪念的书籍,他对张纯如著的《南京大屠杀》印象深刻。而刚看的抗战回忆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则让他更感悲痛,“苦难不能忘记”。
他表示,对那些号召参拜和否认侵略的少数日本人极其厌恶,但对大部分日本人并无敌意。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命运,那一代人的命运由他们来承担。重要的是要告诉下一代人他们长辈曾犯过的错误,以免他们再走上同样的道路。”
曹刚川则指出,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强大的国防就会遭受侵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界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安全和发展必须以强大的国防实力作后盾。
有的媒体还发表文章表示,纪念抗战,还要认识到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主要还是友好往来,用周恩来的话说,是“一千年友好,五十年战争”。中日长期友好,应是今后的大方向。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奎松认为,“与其高唱民族主义一致对外,不如脚踏实地做好我们面前急需要做的种种事情。”
--------------------------------------------------------------------------------
日本:另一种“纪念”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何德功/东京报道
日本不断强调自己的“被害”形象,试图抹杀“侵略战争”这一最低限度的底线
在日本人的“纪念”词典里,每年都有这几项固定的纪念活动:
东京大空袭,1945年3月10日,蒙受珍珠港之辱的美军对东京发动空袭,有10万日本人丧生;
硫磺岛之战,1942年2月美军开始登陆一个多月,约21900日本兵战死;
冲绳之战,1945年3月至6月,美日在太平洋冲绳岛展开争夺战,日军死亡近9万人,被俘7400人;
塞班岛之战,从1944年6月15日美军登岛到7月7日日本人“玉碎”,日本军人和家属死亡43000人;
长崎和广岛原子弹轰炸,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放两颗原子弹,到1945年底长崎有74000人死亡,广岛约14万人死亡。
在“终战”60周年之际,日本的各种纪念活动非常热闹。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加害国日本,“纪念”的目的和意义却与其他国家很不相同。
强调“被害”形象
相比往年,今年纪念活动的规格有所提高。
6月19日,日本首相小泉到硫磺岛参加纪念活动,成为第一个参加硫磺岛战殁者追悼仪式的在任日本首相。小泉在追悼仪式上致词说,日美两国有2.8万多名士兵在硫磺岛失去了生命,今天的和平与繁荣建立在他们牺牲宝贵生命的基础之上。
6月27日,日本明仁天皇亲赴塞班岛追悼战死者。明仁天皇每年都会参加二战祭奠活动,但今年是他第一次前往海外。明仁天皇说:“60年前的今天,塞班岛还在进行二战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当我们想到那些在没有水、没有食物而且伤者也无法接受治疗的情况下参加了这场战斗的士兵时,我们的心仍在疼痛。”
可以看出,纪念活动的共通之处是,日本国民和领导人一起在各种仪式中追悼战死者,并祈愿和平,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日本是战争的受害者。
但问题是,日本人不仅是受害者,更是加害者。
媒体“右倾化”
日本右翼报纸《产经新闻》经常发表宣传解放亚洲论等极右观点已是众所周知的事。但现在,连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也经常发表令人吃惊的言论。
7月15日,《读卖新闻》用三个整版的篇幅“重新解读”东京审判,认为东京审判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审判,参加审判的中立国少,审判不公正,把日本当时的领导人定为战犯不符合国际法。
今年4月,《读卖新闻》曾用连载的形式描写日本二战战舰“大和”号建造技术如何高超、设计外观怎样好看,在战斗中怎样有威力,并为“大和”号的沉没感到惋惜,这显然是借纪念二战之机为“大和”号唱赞歌。
据《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观察,日本很多媒体都是着力于宣传日本人当时的“勤奋”和“勇敢”,只有《朝日新闻》和《赤旗报》还能就东京大审判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发表公正的意见,但文章的数量和不能认真反省侵略战争的文章相比要少多了。
至于日本兵对其他国家烧杀掳掠犯下的滔天罪行,并对战争进行彻底的认罪和反省的文章,只有发行量很小的《赤旗报》偶有几篇。
此外,日本的电视经常请西村真悟、西尾干二、冈崎久彦等右翼学者出镜阐述观点,或组织右翼和左翼的辩论。但遗憾的是,右翼学者因有右翼势力的支持显得无所顾忌,而左翼学者则有时因为害怕右翼分子的威胁不敢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记者认识一位左翼学者,出镜后立即有人给他所在学校的校长打电话,质问校长为什么会容忍这样的人当教授。所以,在日本虽说言论自由,但左翼学者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因为右翼分子的挑衅却是无所不在的。这也是日本左翼力量越来越衰落的原因。
而日本观众70%以上观点受媒体左右,日本媒体总体右倾化使广大日本民众“向右转”。民调显示,目前日本已经有48%的人支持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记者接触的日本人就有人经常说:“靖国神社供奉的人都是为国家战死的,如果不去参拜,将来谁为国家打仗?”
--------------------------------------------------------------------------------
韩国:光复甲子 新的起点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利/汉城报道
韩朝联合举办光复60周年纪念活动,既是为展示和解,也是为共同向日本发出和平呼吁
8月15日对于韩国来说,是一个双重纪念日——既是民族“光复”的好日子,也是民族分裂的开始。
1945年8月15日,在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36年的压迫之后,韩国人终于摆脱了亡国奴的命运,成立了自己的国家。然而,在东西方冷战的大环境影响下,光复之后朝鲜半岛就面临了分裂,一分裂就整整60年。
今年, 纪念光复日的活动比以往都要热闹,因为韩国政府和民众把着眼点从历史转向了新的共同的起点。
韩国政府方面今年的光复60周年纪念活动由“光复60周年纪念事业推进委员会”、行政自治部、文化观光部、国家报勋处、韩国广播公司和文化广播公司等政府和民间机构共同主管。除了15日的正式活动外,14日还将举行口号为“打开新的东亚时代”的“前夜祭”活动。
15日当天,在汉城市中心光化门前搭建的特设观礼台进行的韩国政府正式纪念活动上,卢武铉总统就光复60周年和韩日关系发表重要讲话,有两万多人到场参加。
主办方表示,这次纪念光复60周年活动以“面向未来、实现和解”为宗旨,重点是国民参与和国民大融合。
根据韩朝在此前的协议,除了韩国政府自行举办的庆典活动外,朝鲜还将派政府和民间代表团前来汉城,同韩国联合举行“自主和平统一8.15民族大庆典”。据悉,朝鲜将派出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金己南为团长的政府代表团和民间代表团共200人于14日通过直航航线抵达汉城,同150名海外侨胞和韩国代表团400多人联合庆典活动。
这次韩朝联合纪念光复日的活动可以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民族共同活动。
为了纪念光复60周年,韩国各地也纷纷举行各种活动。
汉城市于15日当天在市政府门前举行纪念光复60周年的音乐会,并把汉城市政府大楼盖上3000多面韩国国旗。独立纪念馆以全国学生为对象,以韩国国花木槿花为主题进行作文、绘画和摄影比赛。京畿道举行“世界和平庆典”,邀请世界各国人士参加。
与此同时,韩国各大门户网站的网上纪念活动也热火朝天。CYWORD网举行在个人网站上挂国旗活动,DAUM网站举办了邀请普通市民投稿的爱国主义网上图片展览,NAVER网站举行“光复60周年,新的起点”网上征文活动。PARAN网站举办了要求日本归还存放在靖国神社的纪念16世纪李氏朝鲜义兵击败倭寇纪念碑“北关大捷碑”的网上60万人签名活动。此外,各网站纷纷开辟专栏介绍韩国光复历史和韩国独立运动史。
--------------------------------------------------------------------------------
东南亚:永远的伤痕
在二战时期遭日本侵略的东南亚各国,不约而同出现了政府低调而民间热烈的“双轨”景象
马来西亚:华人不能忘记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丽华/吉隆坡报道
马来西亚与许多东亚和东南亚国家遭遇相似,在二战时期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据统计,在日军占领马来亚3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 约有10多万人惨遭杀戮,
其中大部分是华人。对于这段历史,马来西亚国内在政府和民间(尤其是华人社会)两个层面上表达出不同的看法和声音。
马政府对于这段历史采取比较低调的态度,更多地着眼于马日两国关系的现在和未来。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考虑。
在日本占领马来亚期间,日军杀戮的主要对象是华人,相对而言其他种族的利益触动较少。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向日本学习的“向东看”政策,旨在通过引进日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加快马来西亚的经济建设。近年来,马日两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日本已成为马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和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也是向马提供贷款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此背景之下,马政府似乎是在回避主动提及日本侵略这段历史。截止到记者发稿时间,
马来西亚官方尚没有举行正式活动纪念太平洋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的马来文和英文主流媒体无论是对于亚洲其他国家还是马国内民间团体的纪念活动都鲜有报道。
而马来西亚华人作为遭受日本侵略伤害最深的族群,马来西亚国内的华人社团和华文媒体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以不同的方式呼吁国人铭记这段不能被忘记的历史。
今年7月,华人社团的代表联合向马来西亚外交部、联合国驻马办事处和日本驻马大使馆提交了由全国1700多个社团组织联署盖章的备忘录,坚决反对日本出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马来西亚日据时期殉难同胞工委会现正积极协助二战时期的受害者,要求日本政府赔偿在占领马来西亚期间强迫民间(尤其是华人社会)缴纳的奉纳金。工委会副主席吴志超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工委会已经成立律师团,不久将正式寻求法律途径起诉日本政府。
马来西亚双星(ASTRO)卫星有线电视频道8月1日晚开始在其华语新闻节目中播出电视新闻专题系列片《重回刺刀下的岁月》。该系列片是由马来西亚官方新闻社马新社制作的。马新社为制作该片专门走访了马来西亚华人社团、部分二战幸存者以及一些评论员,听他们口述历史,评述今日。
在1日晚播出的第一段节目回顾了当年日军占领马来西亚期间在森美兰州知知港的暴行。这个人口不到3000人的小村庄,成了日军在马来西亚最大的屠杀场。这个村庄的幸存者、现年71岁高龄的老人萧招弟以亲身遭遇,控诉了日军当年用刺刀挑死婴儿、用斧头活活砸死村民等罪行。
摄制组主要成员、马新社广播电视女记者覃心皓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她制作这个专题片的目的是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回顾过去,了解历史。
马来西亚最大的华文报纸《南洋商报》8日刊登了题为《如何告慰广岛长崎之灵》的社论,敦促日本政府检讨对战争的态度,认真反思,以实际行动告慰广岛长崎死难者。该报同日还开始在其《新视野》栏目推出《抗战胜利60周年》系列报道,用整版的篇幅转载了大量中国香港等地华文报纸刊载的文章、图片以及专家和学者的评述。《南洋商报》在编者按中说,推出这个系列报道,是为了让新一代读者了解这一段由火及血泪交织的惨痛历史。
菲律宾:未完结的“斗争”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薇/马尼拉报道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日本侵略者战败投降日到来之际,她们依然手举白烛,摇曳在日本驻菲律宾使馆门前,要求为60年前承受的屈辱和折磨讨个法律说法。当地媒体称其为“风中之烛”。
“作为曾经的慰安妇,我们却一直无法得到安慰。”一位“Lola”(对菲律宾二战慰安妇的称呼,意为“老阿妈”)说。她花白的头发随风飘动,只有一双腿在拐杖的支撑下稳稳立地不动,瘦小的身躯在宽大的标语衬托下更显单薄。
每逢与二战有关的纪念日,这群“老阿妈”就会相约来到日本使馆门前或者其他公众场合,呼吁政府代表她们向日本索取道歉和赔偿,持续她们60年未完结的“斗争”。
尽管日本首相曾以非正式方式向菲律宾慰安妇致歉,日本政府也发动企业和个人成立“亚洲妇女基金”,为菲律宾慰安妇每人提供“身心补偿”两万美元,但都遭到拒绝。她们认为,这笔钱不是出自日本政府,而且不附带官方的正式道歉。
与民间索赔的执著相比,菲律宾官方的态度比较冷漠。到了阿罗约执政期间,政府甚至奉劝慰安妇放弃法律索赔的努力。分析人士认为,官方这一态度基于该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作为菲律宾最大的经济援助国,其援助规模占菲律宾所获外国援助的一半以上。此外,日本也是接收菲律宾海外劳工的主要国家之一,对于菲律宾解决失业率问题和增加外汇储备也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历史错误,我们可以原谅,但不能遗忘,更不能重犯。”菲律宾二战老兵组织负责人塞裘拉说。他有一个已经嫁到日本的女儿,也有一段不能磨灭的抗日记忆。今年,他所领导的老兵组织再次团聚,尽管已过耄耋之年,但重返当年战场,依然豪情不减。
塞裘拉说,作为人类共同的悲剧,战争应该从世界上彻底消失。在反法西斯战争结束60年后,回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胜利带来的喜悦,但更重要的还是思索如何将这60年和平变成一百年、一千年和一万年。
在胜利纪念日,这些菲华老兵头顶军帽,再次来到贯穿马尼拉市的大河边上,齐刷刷站好队,在菲华抗日英雄纪念碑下合影留念;来到烈士陵园,为牺牲的战友扫去墓碑上的尘土;回到曾经囚禁上百名菲华抗日志士的地牢遗址,讲述他们在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中依然坚持的胜利信念。
他们还再次和菲律宾老兵“会师”,共同举行纪念活动,重温当年华人抗日队伍和美菲联军在战场上发扬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携手打下的一场场大胜仗。老兵们还拿起笔,写下抗日岁月的点点滴滴,在报纸上发表专栏,准备装订成辑,甚至还编成剧本,打算将他们的故事搬上荧幕。
“等到我们一个个离开人世,这段历史还是有据可查,没有人能够遗忘,更没有人可以否定。”一位老兵说。
印度尼西亚:“送走豺狼,迎来虎豹”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赵金川/雅加达报道
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曾遭受荷兰长达350年的殖民统治和日本法西斯三年半的野蛮侵略。
日本投降后,印尼于1945年8月8日宣布独立。印尼历届政府出于经济上的需要和本国大多数人对荷兰长期统治的憎恨并错误地认为是日本人帮助他们赶走了殖民统治者,因此对日本的罪行很少公开谴责或举行纪念活动。但在印尼人民的内心深处,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恶是永远抹不掉的。
现如今,在印尼的司法、文化以及官僚体制等方方面面还能见到荷兰统治的痕迹,而日本侵略者在西加里曼丹留下“万人坑”,在泗水留下杀人佐证“烈士陵园”也时刻提醒人们,日本法西斯比老牌殖民主义者更残暴。
曾参加过抗日斗争的印尼前国会议员嫒莎.阿米妮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不无感慨地形容荷兰军队撤走和日军入侵说:“送走了豺狼,迎来了虎豹。”
已是80岁高龄的嫒莎对日本人当年在印尼建立的“黄房子”仍记忆犹新。她说:“那是日本人做的孽。当年日本军人在我的家乡中苏门答腊省和印尼的其他地方抓了许多妇女,供他们发泄兽欲。关押那些可怜的姐妹的房子通常被涂抹成黄颜色,所以又叫‘黄房子’。”
她回忆说,1942年日本军人口口声声以印尼人民的老朋友和帮助印尼人民获得自由的名义,侵入了印尼的国土。起初,印尼人还真的以为日本人是来帮助他们的,也就没有做出强烈反应,而且或多或少地抱有一些期待。
但是,当荷兰人离开、日本人在印尼站稳脚跟后,日本人的面孔就改变了。他们不仅强迫印尼青壮年加入日军部队,与盟军作战,而且还向普通百姓征收苛捐杂税,处处盘剥,大大加重了人民的生活负担。在日军的铁蹄下,印尼妇女的命运更惨。嫒莎回忆说,那个时候她刚刚上中学,每天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她和姐妹们平时不敢出门,特别是夜间更是害怕,因为她们的同龄人,或比她们再大一些的姐妹时常被日本人抓走送进“黄房子”,受尽了非人的对待,不少人含恨而死。
从此以后,嫒莎投身到了妇女组织反占领反压迫的斗争中去。直到今天,她还记得,还在斗争。
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