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松高 本报通讯员 李平 李学兵
7月26日,乳山—青岛百企对接会在岛城企业界掀起了一阵“旋风”,海尔、海信、青钢等100多家青岛企业、50多家韩资企业和40家台资企业与乳山“握手”,乳山市重点推出的10大产业项目均找到意中人。
借青兴市,乳山先行。2001年,乳山在全省率先实
施“借青兴乳”战略,高奏融入青岛“协奏曲”,主动承接辐射,借青攀高,经济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不仅是威海的乳山
今年6月,青岛海润集团控股乳山华冠丝绸。华冠退居配角,发展潜力却大大攀升,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将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二名。这是乳山市在为青岛当配角中,争做区域发展“名角”的真实写照。
乳山青睐配角。威海市委常委、乳山市委书记赵熙殿认为,只有打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怪圈,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主动参与产业分工,才能巧借外力、以小搏大、发展自己。
乳山甘当配角。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形成,乳山人仔细审视自己,处于青烟威三市中心腹地的区位优势立刻凸现出来,接受半岛三大城市的辐射,可谓占尽天时地利。2001年,乳山决策者大胆提出“乳山是威海的乳山,也是烟台的乳山,更是青岛的乳山”,积极推进借青岛、借旅游、借韩国三大“借外兴乳”战略。
谈到给青岛企业当配角,乳山海大塑钢门窗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世文感触颇深。海大塑钢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攀上青岛百龙这棵“大树”后,企业绝处逢生,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配角配出大舞台,借青借来大发展。借青兴乳使乳山在接轨青岛的博弈中拔到了头筹,获得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度。目前,乳山已吸引了青岛70多家企业来乳置业,总投资过百亿。借青四年,乳山由全省中游县市进入山东前30强,2004年跻身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
打造“后花园”
眼下正是旅游旺季,国家AAAA级乳山银滩旅游度假区的自驾车游又火爆起来。在这里,青岛人不仅是游客,而且也是主人,因为许多青岛人都在银滩买了房。
接轨青岛,必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错位竞争。乳山市立足实际,以打造青岛“后花园”为品牌,以建设青岛旅游延伸地和产业辐射区为内涵,主动承接青岛产业辐射。
“后花园”是“亲情园”。乳山充分发挥相邻青岛的人脉优势,先后吸引1500多名青岛市民在乳山购房置业。同时借此加强两地人员的交流,为经贸合作和产业协作奠定了感情基础。
“后花园”也是“休闲园”。乳山全面加快旅游开发,由青岛天泰集团投资20亿元的蓝湖国际游艇度假中心等3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先后开工建设。两地资源互动共享,每年有10万游客游完青岛游乳山,乳山成为青岛旅游向外拓展的重要延伸地。
“后花园”更是“创业园”。承接青岛加工制造业的辐射和转移,乳山先后投入20多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构建与青威高速路贯通相连的“四横四纵一环”公路网,作为青岛补给港、总投资20亿元的乳山口港扩建工程也顺利启动。规划建设了青岛工业园,吸引青岛企业组团进入。
接轨青岛,产业配套协作是核心。乳山纺织染整、食品加工、机械配件和金属冶炼四大产业的16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100多家直接或间接为青岛六大产业作配套。通过配套,乳山拉长了产业链条,带动相关行业竞相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6%,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4.6%。
重“借”更重“接”
面对“突出发挥青岛龙头作用”带来的新机遇,乳山冷静思考,适时引导企业既借青岛的名气、声势、实力,又接青岛的项目、企业、产业,广泛拓展与青岛的对接方式。
借青之初,乳山主打银滩这一金字招牌,大唱旅游对接戏。通过走出去“吆喝”请进来“逛园”,吸引青岛人光顾,并进而吸引青岛颐中、天泰、鲁房等20多家企业来银滩投资开发,总投资30多亿元。
“龙头会”之后,乳山引导企业找准细节接点,采取迂回战术,千方百计融入青岛产业链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厂引不来,引分厂;整体部件引不来,引配件;科研中心引不来,引生产基地;销售中心引不来,引物流中转,逐步强化与青岛大企、名企的合作。通过间接对接,青岛利群集团的营销中心落户乳山。
乳山市不仅注重与青岛本土企业合作,还以青为媒,主动加强与在青驻外机构的联络,先后引进外资企业50多家。今年1-6月,该市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4%,其中与世界500强韩国浦项钢铁在电机开发上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