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对这种批评是不服气的,他后来说:    “从1940年3月前后至7月,华北抗日根据地大片地迅速变为游击区。大破袭战之前,只剩下两个县城(本书前面已说,据查,县
城是由1939年的近百个减至五六个)……原来一面负担的群众变为两面负担。”“部队给养供应困难……形势日趋严重。”    意思是,百团大战前,“日军停止正面进攻,将兵力重点转移到华北”,已经开始“集中力量来搞我们”了。
   彭德怀还说:
   1940年2月反顽战役获胜后,“敌伪顽在华北地区制造谣言来迷惑群众……如说:‘八路军游而不击’,‘专打友军,不打日军’。有一部分人上了圈套,而对八路军产生了怀疑”。
   “打了反磨擦战役之后,必须打反日的百团大战,表示我们是为了抗日才反磨擦的。这才能争取广大的中间派。”
   意思是:打朱怀冰时,已经显示了实力,几天消灭中央军的一个军,实力还小吗?
   对引起蒋介石的警惕,彭更不服气,他说:“1927年上海‘四一二’事变和长沙的‘马日事变’,这又是谁在预先暴露了力量呢?谁在‘四一二’事变前打过百团大战呢?
   “蒋介石打过十年内战,在十年内战爆发前,又是谁打过百团大战呢?
   “百团大战是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之后打的……(在百团大战前)是谁造成对八路军新四军那样多的惨案呢?”
   于是华北会议就变成了对彭的批判会,百团大战被扣上了“背着中央”、“战略错误”等一堆帽子。
   幸运的是,当时中共党内的“左”倾恶习还没成气候,彭德怀仍是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但百团大战从此就成了一个让人回避的话题。
   1959年的庐山会议除增添了新的内容外,华北会议的那些背着中央打百团大战的老问题又提出来了。
   不幸开始了。1967年7月19日。北京航空学院六系的一间教室里。“你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打日本鬼子呗!”“百团大战没有请示毛主席,受到毛主席批评?”
   “嘿,不对的。打电报了嘛!毛主席、中央军委发来了电报祝贺。”
   “电报在哪里?”
   “我一生无笔记,文件全烧了。你们去档案馆查,去找毛主席问嘛!”
   接着,彭德怀给在场的60多名“红卫兵小将”、造反派头头讲起百团大战来。
   一时,气氛变了。批判会变成了故事会、报告会。对此,中央文革的一份《快报》写道:
   “他竟恬不知耻,慢条斯理地吹嘘他当时如何英雄,打死打伤多少敌军等等,好像讲故事一样。”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头头才猛省过来,把话题转到庐山会议上《万言书》的问题上来。……
   尾声
   由于有了1945年华北会议以来的这几段不幸的历史,被誉为“中外战史上最光辉的名词”的百团大战也就同它的主要组织者彭德怀一道,蒙冤含垢。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仍在一些基本的方面被人议论,被列为中共党史研究中的“疑案”之一。
   局势的根本改变,是在1990年。
   为纪念百团大战50周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组织编写了《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
   该书封面,刊有邓小平题写的四个大字:“百团大战”。
   该书的序言,为聂荣臻撰写的《纪念百团大战胜利五十周年》。
   这本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但因为有了那几段不幸的历史,意味就不一样了。
   聂在1990年的评价大体上是这样的:
   百团大战,并非偶然。它不是出于个别人的主观愿望,而是我党我军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而发动的。1940年,国际法西斯势力猖獗于一时……全国人民迫切要求痛击日本侵略者,以摆脱抗战困境,争取时局好转。
   对百团大战的成果,聂荣臻评论说:
   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具体而言:
   毙、伤、俘日伪军四万六千多人,缴获大量枪械弹药,对华北地区敌交通网进行总破袭……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和“以战养战”计划,打乱了日军的整个战略部署。
   遏制了国民党内妥协投降的暗流,戳穿了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编造的“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事实使全国人民看清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才是抗日救国的中坚力量,才是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希望所在。
   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一个组成部分,百团大战的胜利是对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一大贡献。
   反对者往往抓住百团大战后根据地更为困难这点不放,这是一种孤立地、封闭式地分析问题的错误方法。
   当时是世界大战,敌我力量的变化同整个世界大局的变化息息相关。
   1940年,法国垮了,英国岌岌可危,美国还没做好战争准备。到年底,美国的正规军只有26万人,国民警卫队23万人,坦克只有500辆。如果让日军抓住这个机会,按计划从中国抽调35万人去攻打东南亚,那整个局势会大不一样。所以,美国总统罗斯福感动地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这一巨大贡献,当然是中国全体抗战军民共同作出的。但在1940年这一最关键的时刻,却如东条英机在1941年1月20日向参众两院作报告时说的那样:“昭和十五年度(1940年),重庆敌军抗战之特色为作战之非常消极,迄未进行主动的反攻,只有共产军于去年8月在华北举行比较大规模的出击。”所以,百团大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斗的贡献是很大、很明显的,而没有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就会更困难,持续更长的时间。根据地的空前困难的确如彭德怀所说:“今天的小的牺牲可以免掉将来的大困难。”
   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坚定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不是一种抽象的意义。所以聂荣臻把百团大战的胜利,主要归功于全国人民,特别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他深情地写道:
   在“战役准备时,得到人民群众的掩护……保证了战役的突然性;战役开始后,广大民兵和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支前……军民密切配合,毁交通,拔据点,分割围歼,英勇战斗,使日本侵略军淹没在八路军和人民群众大破袭的火网之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针对过去那些风风雨雨,聂荣臻告诉我们:“毛泽东同志和我党我军许多领导人,都曾对百团大战的胜利和意义作过充分的肯定。百团大战也有值得记取的教训,但那是次要的。”“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学习这次战役的丰富经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百团大战纪念碑碑记】
   1940年,国际风云险恶,德意法西斯横行欧洲,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挽救时局,遏制投降逆流,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在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下,于斯年8月在华北战场发起规模空前的交通总破袭战。这就是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
   此次战役,从8月20日开始,到12月5日结束。我先后出动105个团,近40万人,以正太铁路为突破重点,在敌堡密布的2500余公里交通干线上,军民团结,历经大小战斗1800余次,共毙、伤、俘日伪军44000多人,克敌据点近3000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桥梁、车站、隧道200余处,并缴获大批武器装备。百团大战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对克服投降妥协危险起了重大作用。堪称游击战争史上的伟大创举。(75)(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