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学生险遭学校整体倒卖
许多学生都向记者证实,导致学生大批要求退学甚至发生与保安流血冲突的直接导火索是,2004年12月初,京桥大学校长张艳梅带着北京另一所民办高校——北京国际金融专修学院的人来到涿州,准备暗中把学生第二次整体倒卖。
北京国际金融专修学院当
时的院长王志伟向记者证实说,确有此事。
他告诉记者,2004年12月底的一天,张艳梅找到他,提出把京桥大学涿州校区一千三百六十个学生倒卖给国际金融专修学院。双方私下签订了一个协议,商定买卖价格是一个学生一年八百块钱。王志伟说,双方都知道此事违法,所以是背着北京市教委、背着学生签定这个协议的。他们准备在北京国际金融专修学院门口挂上“京桥大学昌平校区”的校牌,任命王志伟为京桥大学昌平校区校长,张艳梅带着王志伟,以“京桥大学昌平校区校长”的名义前往涿州,准备哄骗这批学生前来国际金融专修学院。
记者看到了京桥大学和北京国际金融专修学院签订的这份协议。协议里明确写着,学校整体搬迁到北京国际金融专修学院之后,国际金融专修学院按每学生每学期400元向京桥大学支付费用。王志伟说,这样他们只花了很少的钱,就获得了一千多个学生三年的学费收入,“一千多万呀!”
但是,幸运的是,这份协议最终被学生识破,没有兑现。
京桥大学工商系学生小云回忆了张艳梅带着王志伟来学校的那一幕:“张艳梅说来给我们开大会,她说她是学校法人。她介绍王志伟,说‘王志伟是京桥大学昌平分校的校长’。王志伟说,‘我要把你们带到昌平去,你们是冲着北京来的,我要把你们带回北京,在昌平那儿,有多好多好的待遇’。结果当场有一个学生问他: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们在昌平那个学校,门口牌子是‘国际金融专修学院’?王志伟当场就傻了。这个学生又反问他:你不就是那个国际金融学院的院长吗?”。
记者调查:京桥大学究竟是所什么学校
学生们说,在京桥大学涿州校区上学的这一年,他们非常疲惫,正常学习得不到保证,治安混乱,大量学生流失,还要防着被学校卖掉。涿州的这个京桥大学究竟是所什么学校?
在京桥大学2004年招生简章里,记者找到了对京桥大学的介绍,说它是“由北京市教委批准的全日制民办高等院校”;在网上,记者搜索到北京市的确有一所民办高校,叫京桥大学,地址在北京海淀上庄;在京桥大学网页上,记者也发现,京桥大学的办学许可证是北京市教委颁发的,许可证号是“京教社证字V60118”。一所北京的民办高校是怎么来到涿州的呢?记者找到出租用地给京桥大学办学的某企业公共事业部负责人。在那里,记者看到了双方的租借合同。
负责人:这是……它的法定代表人,这不是,郭魁斌嘛。
记 者:注册地是北京海淀区王庄路一号清华同方科技广场B座26层,北京途锦高科投资有限公司。
记 者:还想看看这合同里边有没有说到京桥的事?
负责人:没有。它这跟京桥没关系。
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出面租借这块场地的,不是京桥大学,而是北京一家叫途锦高科投资有限公司的企业。那么这家企业和京桥大学又是什么关系呢?
按照合同所写地址,记者来到清华同方科技广场26层,结果发现,这里已是人去楼空,一片狼藉。办公室大门上贴着拍卖公司受海淀区人民法院委托查封的封条,落款时间是2005年6月23号。
几经辗转,记者联系到途锦集团副董事长赵驰锋。他告诉记者,董事长郭魁斌已于今年4月4号因涉嫌虚报注册资金,被公安机关采取了强制措施。至于途锦集团和京桥大学之间的关系,他解释说:“京桥大学有两个校区,一个在北京海淀上庄,一个在河北涿州。在涿州这个校区,东方途锦控股占70%的股份,原来的京桥大学占30%的股份,实际上背后运作是途锦。”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认定:违法办学
记者又来到涿州市教育局,主管民办教育的民教办主任刘琳告诉记者,京桥大学没有在河北当地任何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过案。他还告诉记者,北京市教委也曾来人说,京桥大学迁址涿州一事,北京市教委也不知道。刘琳认定,根据国家有关法规,京桥大学涿州校区的办学行为属于违法办学。
专家指出:出租校牌,异地办学,存在危害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京桥大学与途锦集团的这种股份合作方式没有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其实质就是出借校牌异地办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专家劳凯生教授分析了其中的危害,他说:
“以一个学校的名义招生,但实际上却不在这个学校所属的教育主管部门管辖范围内办学,在真正的办学地点又不报批,这样的办学方式,保证不了教学质量。因为每一所民办高校都需要严格的审批,异地办学无法保证把教学资源都挪过去,这必然损害到学生利益。”
一千三百个学生未来怎么办?
经过家长、学生多次反映问题之后,2005年5月,京桥大学涿州校区的学生终于在北京市教委的协调下回到北京,到原途锦集团下属的一所民办大学——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上学。对这批孩子来说,前面的路依然不可预测。他们到底算京桥大学的学生还是北工商的学生?几年后,他们拿到的是什么文凭?学生们说,他们非常困惑。
学生小莲说,“他们现在都把我们当成交易的货品了,我们现在没有自由。别人说卖,‘马上就走吧!’人家来个车,说打包明天走,‘去哪儿?那就走吧。’说不定北工商明天也倒闭了,我们又会去哪儿、去哪儿……”
一家违法办学的民办高校当初怎么吸引了一千多名学生来就学,其间又有哪些骗人手段?8月11日请关注《新闻纵横》特别报道《民办高校问题调查》第二篇:坑人的“招生陷阱”。
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