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声援东史郎
1987年的一天,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间会议室里,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突然向中方学者下跪,他几乎就跪在孙宅巍的脚下。
他的名字叫东史郎,是一名参与南京大屠杀的原侵华日军。此行,他带来了一本日文版的《东史郎日记》,揭露了侵华日军
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孙宅巍说,东史郎当年已76岁,那次随日本左翼学者组织的“南京大屠杀真相调查团”来到中国。会议轮到他发言时,他突然下跪了。
“我是一个有罪的人,我参与了南京暴行,现在,我向中国人谢罪……”东史郎后来在多个场合向中国人表示忏悔。他的行为得到了中国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却激怒了日本右翼分子。
1993年,原侵华日军士兵桥本光治以损害名誉为由,状告东史郎。桥本是《东史郎日记》中“邮袋事件”的当事人———1937年,南京最高法院前,日本士兵桥本把中国人装入邮袋浇上汽油点燃、最后系上手榴弹将其抛入水塘炸死。
“东史郎案的发生,表面是似乎是两个日本老兵的名誉权官司,但实质却是中日关于南京大屠杀第二轮历史较量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由日本右翼势力蓄意推动的这起案件,意在通过否认东史郎日记真实性,进而达到否定南京大屠杀的目的。”孙宅巍说。
1996年4月26日,东京地方法院一审判决东史郎“败诉”。支持东史郎的日左翼人士山内小夜子来到南京,向纪念馆负责人提出请求:希望在南京为“东史郎案”搜寻证据。
“那段时间,全南京城的人都在想办法声援东史郎。”孙宅巍说起当时市民的热情,一脸感慨。有老邮政工人证实,1937年南京最大的邮袋高1.68米,宽1.65米,可以装下一个人。有人提供当时南京地图,证明事发地确有水塘。
南京工程爆破设计所的专家则在江宁上峰镇的山坳里,完全模拟当时场景,实施了手榴弹爆炸试验。1996年10月6日,朱成山馆长将南京市民踊跃提供的7大类54件证据亲手交给山内小夜子。然而,经过数年审判,日本法院终审仍判决东史郎败诉。
“百人斩”案件
在夏淑琴眼里,日本记者本多胜一是个“神秘”的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曾采访过夏淑琴。但1994年夏淑琴在日本再见到这个她印象中“挺精神的小伙子”,他却是“戴着假发和墨镜”,“挺丑的”。
老人不知道,本多胜一作为日本国内肯定南京大屠杀存在的记者,时刻面临着日本右翼的压力,所以才“乔装打扮”。
本多胜一,日本朝日新闻社著名记者。1971年以来,多次来到中国南京调查南京大屠杀真相,他写的《南京之旅》、《通向南京之路》等报道,客观报道了南京大屠杀史实。
但他也因这些报道被人起诉。2004年11月1日,日本都留文科大学历史教授笠原十九司在南京师范大学的一次学术沙龙上,向南京学界讲述了本多案件。
笠原介绍说,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向井敏明与野田毅在南京进行“百人斩杀人竞赛”,后被中国军事法庭判处死刑。本多胜一曾在报道提及此事。
2003年上半年,此二人的3名遗属,在日本右翼势力的鼓动下,以报道内容不实造成名誉损害为理由,向东京地方法院起诉本多胜一。
“右翼人士企图通过此事,否认”百人斩“的存在,进而否认南京大屠杀。如果本多被告倒,南京大屠杀可能会从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中去掉。”7月初,笠原通过越洋电话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本多案件仍未最终宣判。
由于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与右翼人士进行斗争,笠原等一些学者也被一些媒体称为“卖国贼”。“在日本,左翼学者也是一个很大的阵营。”笠原说。
他在1984年就加入了日本国内的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代表为已故的早稻田大学洞富雄教授),开始专门研究南京大屠杀。
作为日本代表,他还参与了今年出版的中日韩三国合编历史教科书。“在中日的这场历史较量中,日本左翼的力量不可或缺。”孙宅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