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韩军营本报通讯员祁晓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学;农村人也能享受到医疗、养老待遇;让城乡居民接受职业教育……如今,上学、就业、看病、养老、住房、行路、办事和致富这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八个难点,已成为胶南市正在破解的热点。该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
性教育活动中,深入开展把“第一时间交给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在“第一时间”解决人民群众最盼望解决的实际问题,使胶南市呈现出一片和谐、繁荣的新局面。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解决群众子女“上学难”。去年以来,胶南市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000多万元,统筹发放乡镇教师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实现了城乡教师工资统一标准,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该市还投入1800多万元进行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建设。市镇共同出资383万元配设了52辆班车,统一接送农村小学生,投入368万元专项资金让农村学生都能喝上热水、吃上热饭。同时,还全部减免了3000名贫困家庭学生的学杂费,实施了贫困大学生救助工程,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坚持城乡就业一体化,解决群众“就业难”。在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胶南市更加关注困难群体就业。市镇两级财政拿出1000万元免费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今年以来,该市已培训农村劳动力1259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905人。有关部门还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安置有求职要求的“4045”失业人员52人,帮助567名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扶持186人自谋职业。
深化医保和医疗体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胶南市全面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了1000多名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费报销难问题;率先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达到95%以上,为农民报销医药费1904万元,受益109万人次;积极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全市1001个村(居)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年诊疗人次达到62万;积极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集中采购药品价值2614万元;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医疗行业作风得到进一步改善。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弱势群体“生活难”。胶南市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救助体系,农村低保年标准由600元提高到820元,并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慈善总会募集的近2000万元资金,被全部用于两万名弱势人群救助。
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解决群众“住房难”。胶南市将“安居工程”列为今年重点办好的实事之一,新开工15万平方米农民公寓,并以成本价向住房困难者出售。
加快环境综合整治,解决群众“行路难”。胶南市近两年先后投资15亿元,对城区22条主要道路、9条河道及地下管网进行了综合整治。
实行“三级联动”便民行政许可服务工作新机制,解决群众“办事难”。胶南市将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了“进一家门、办全程事”,建立起市、部门和镇“三级联动”便民服务工作机制。
改善创业环境,解决群众“致富难”。胶南市把水、电、路和信贷作为引导农民创业的“四个要素”,在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基础上,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通柏油路、通有线电视的“三通”工程,改善农村创业环境。大力扶持农民信贷,到6月底,该市支农贷款余额达到1.2亿元,涉及3万多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