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梁平仁贤镇中学科普教师郭东斌,在科普调查时从一农民的柴棚里发现了3枚炭化的“灵芝”。经调查,“灵芝”竟然是和距今至少200多万年的阴沉木一起出土的,他因此推测“灵芝”可能和阴沉木年代相近。为了彻底弄清“灵芝”的身份,这个乡村中学的科普教师希望能有专家来解疑。
郭东斌在一姓唐的农民
家中发现,3枚“灵芝”状貌正如日常所见灵芝,体积如拳头大小,黑褐色,通体各有宽窄不等的细小裂纹,表皮坚硬异常。经查找资料,郭东斌初步断定,“黑疙瘩”就是被炭化的野生“灵芝”。
“像这样被完全炭化保存完好的菌类植物的确罕见,至少要经过数千年才能形成现在的模样。”郭东斌是仁贤镇中学科普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教学之余,平素喜欢到各处进行科普调查。
据唐姓农民称,2003年6月,几位村民在距离仁贤场镇约1公里的龙溪河支流,十几米深的地下挖到几根阴沉木。当时,梁平县文物部门来人运走了阴沉木,而泥沙里的3个“黑疙瘩”没有引起人们注意,唐觉得好玩,就把它们带回家。
郭称,3枚“灵芝”可能遭遇一场突然发生的地质运动而深埋地底,经过漫长的无氧历程,最终被炭化。“3枚‘灵芝’极有可能是附着在发现的阴沉木上的,只是在出土搬运过程中不小心剥离下来。由此,可推断它们和所发现的阴沉木埋藏的年代相差不远。”郭东斌说。目前,郭东斌已经对“灵芝”妥善保管,他期待有关方面专家能尽早对“灵芝”进行鉴定。(记者
李增勇 通讯员 高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