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本是一件有意义的活动,结果记者在山东各高校调查中发现,个别学校发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些流于形式。
山东省城某高校文学院组织了“与山区孩子手拉手献爱心”社会实践活动,到沂蒙山区给孩子讲课。一位同学很无奈地说:“学校和老师准备还算充分,但学生都放了假,又重新
把他们召集起来。所谓讲课基本上是念念课文或者教小学生认字,年年如此,感觉没有什么新意。”
据学生们介绍,个别暑期社会实践有“应付的成分”,有的找当地农民进行咨询,但连现场记录都不全面,个别小组还把记录的内容随意丢在一边,甚至发生社会调查记录丢失的现象。
据山东省城某高校一名大三学生讲,由于很多学生在暑假前就联系好了暑期实习单位或者打工的地方,对暑期社会实践“不大感冒”,辅导员老师安排到头上就硬着头皮去,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向带队老师提出了“到附近景点转转”的想法。所以,对于这类社会实践,一些学生认为“收获并不是很大”。
记者联系到了山东某高校在德州市的一个社会实践基地的老师,他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大学生到贫困地区的学校参加社会实践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起到一定作用,但少数大学生工作流于形式的部分“稍微多了点”。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鹿国治教授认为,目前看来,大多数的暑期社会实践锻炼了学生,服务了基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有个别社会实践流于形式。他认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提高自我的好机会,因此学生们应该珍惜,要深入基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给基层带去知识、技术,同时也在奉献中锻炼了自己。(实习生
杨建磊 记者 王振国)